[实用新型]一种动力电池独立恒温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621406107.7 | 申请日: | 2016-12-21 |
公开(公告)号: | CN206250357U | 公开(公告)日: | 2017-06-13 |
发明(设计)人: | 朱磊;靳立强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九龙汽车制造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M10/617 | 分类号: | H01M10/617;H01M10/6551 |
代理公司: | 常州佰业腾飞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32231 | 代理人: | 翁斌 |
地址: | 225200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动力电池 独立 恒温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动力电池恒温装置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动力电池独立恒温装置。
背景技术
现有的动力电池一般采用金属壳体封装,外包一层塑料壳体。使用过程中其工作温度的范围波动很大。
动力电池使用过程中通常包含如下几个阶段:
1、初始阶段:电池的温度和外界环境的温度一样,通常都处于低温状态,随着电池动力输出,由于电池内阻的发热效应,电池开始升温,这一阶段电池的工作环境温度通常都处于低温状态;
2、理想阶段:由于电池内阻的发热效应,电池持续升温,电池的温度升至电池活性最适宜的温度时,此时的电池充放电性能和电池的寿命相匹配,达到最佳效果;
3、过热阶段:由于电池内阻的持续发热效应,温度越高,发热越多,使电池持续升温。此时电池的温度会影响电池的寿命,另外电池内部温度过高还会带来爆炸和起火的危险。
一般来讲,动力电池充电时发热效应小,从充电开始到充电完成之间的温升不大,故充电温度一般处于相对的低温状态,此温度下的电池充放电性能均不好,能够储存的能量密度较低,容量较小,故所充的电量也较少,不能达到额定状态。
而放电时,由于电池内阻有持续发热效应,温度直线上升,很快就到达了过热的程度,温度升高,发热效应增大,这样就容易过快耗完电能。电池在理想工作温度下的工作时间很短暂。这种持续的、不利的循环对电池的容量和寿命均有很大损害。
综上所述,让动力电池尽量在理想温度下工作的装置成了迫切的需求。为此我们提出一种动力电池独立恒温装置。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动力电池独立恒温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动力电池独立恒温装置,包括第一陶瓷层,所述第一陶瓷层包覆在动力电池的表面,所述第一陶瓷层远离动力电池的一侧设置有相变储热材料层,所述相变储热材料层的内部设置有若干导热杆,所述导热杆的一端插入第一陶瓷层内,所述相变储热材料层远离第一陶瓷层的一侧设置有第二陶瓷层,所述第二陶瓷层远离相变储热材料层的一侧设置有保温材料层,所述保温材料层远离第二陶瓷层的一侧设置有塑胶保护层。
优选的,所述第二陶瓷层内预埋有若干横向拉筋和若干纵向拉筋,所述横向拉筋的两端固定连接相邻的纵向拉筋。
优选的,所述导热杆的长度不大于相变储热材料层与第一陶瓷层厚度之和,且导热杆为铝杆或铜杆。
优选的,所述保温材料层为硅酸铝纤维层或海绵层。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装置可将动力电池的工作环境温度保持在其理想工作温度范围内,使动力电池长期处于理想的工作状态,可以保持动力电池的容量并延长其寿命,降低了动力电池的使用成本,经济效益显著。第一陶瓷层紧贴动力电池表面,有助于热量的交换;设置相变储热材料层,可将动力电池放电时产生的热量储存,在动力电池使用初始阶段时提供热量,使动力电池快速进入理想的工作状态;设置有保温材料层可减少热量的流失。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中:1第一陶瓷层、2动力电池、3相变储热材料层、4导热杆、5第二陶瓷层、6保温材料层、7塑胶保护层、8纵向拉筋、9横向拉筋。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动力电池独立恒温装置,包括第一陶瓷层1,所述第一陶瓷层1包覆在动力电池2的表面,所述第一陶瓷层1远离动力电池2的一侧设置有相变储热材料层3,所述相变储热材料层3的内部设置有若干导热杆4,所述导热杆4的长度不大于相变储热材料层3与第一陶瓷层1厚度之和,且导热杆4为铝杆或铜杆,所述导热杆4的一端插入第一陶瓷层1内,所述相变储热材料层3远离第一陶瓷层1的一侧设置有第二陶瓷层5,所述第二陶瓷层5内预埋有若干横向拉筋9和若干纵向拉筋8,所述横向拉筋9的两端固定连接相邻的纵向拉筋8,所述第二陶瓷层5远离相变储热材料层3的一侧设置有保温材料层6,所述保温材料层6为硅酸铝纤维层或海绵层,所述保温材料层6远离第二陶瓷层5的一侧设置有塑胶保护层7。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九龙汽车制造有限公司,未经江苏九龙汽车制造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21406107.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鱼鳞角蛋白的制备方法
- 下一篇:一种蚕蛹活性蛋白肽的制备工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