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游戏手柄扳机驱动结构及游戏手柄有效
申请号: | 201621407155.8 | 申请日: | 2016-12-21 |
公开(公告)号: | CN206355570U | 公开(公告)日: | 2017-07-28 |
发明(设计)人: | 禹练飞 | 申请(专利权)人: | 惠州比亚迪电子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63F13/24 | 分类号: | A63F13/2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516083 广东省***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游戏 手柄 扳机 驱动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游戏手柄扳机驱动结构及游戏手柄。
背景技术
科技突飞猛进,游戏的内容越来越丰富,游戏已经从单一平台发展到可在手机、平 板电脑、电视、个人电脑、游戏主机多个平台上进行,当然,要想游戏中有更好的体验,游戏手柄是必备的。目前,市场上所有的游戏手柄上面的扳机驱动结构,五花八门,大部分的运动驱动方式特别复杂,零件多达7~8,结构复杂;由于空间受限,零件的体积小,组装起来很困难。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之一,提供一种新型的一种游戏手柄扳机驱动结构及游戏手柄。该游戏手柄扳机驱动结构及游戏手柄,结构简单、组装方便、成本低廉。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游戏手柄扳机驱动结构,包括:扳机支架本体、电位器、安装于所述扳机支架本体上的扳机帽、连接所述扳机帽和所述电位器的中间过渡转轴、安装于所述扳机支架本体上并用于为所述扳机帽提供复位弹力的扳机复位弹性元件;按压所述扳机帽,可通过所述中间过渡转轴的传动作用,驱动所述电位器转动。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扳机支架本体为顶部和前端开口的壳体结构。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扳机帽上设有扳机帽旋转轴,所述扳机支架本体上设置有扳机帽旋转轴孔,所述扳机帽旋转轴可旋转的安装在所述扳机帽旋转轴孔内。
进一步的,所述扳机支架本体上设有耳凸,所述扳机帽旋转轴孔设置在所述耳凸上。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中间过渡转轴一端设有过渡驱动轴,所述扳机帽上设有扳机帽驱动孔,所述过渡驱动轴可滑动的设置在所述扳机帽驱动孔中。
进一步的,所述中间过渡转轴另一端设有过渡从动轴,所述扳机支架本体上设有过渡从动轴孔,所述过渡从动轴可旋转的安装在所述过渡从动轴孔中,所述过渡驱动轴在所述扳机帽驱动孔内滑动,可带动所述过渡从动轴的旋转。
进一步的,所述过渡从动轴上设有电位器驱动轴,所述电位器固定于所述电位器驱动轴上。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示例,所述扳机帽上设有用于定位的扳机帽定位边,所述扳机支架本体壳体内设有定位所述扳机帽定位边的扳机支架本体定位边。
可选的,所述扳机支架本体上设有若干凸柱,所述凸柱上设有将所述扳机支架本体通过螺钉固定于电路板上的通孔。
可选的,所述扳机支架本体上设有用于安装所述扳机复位弹性元件的卡凸,所述扳机帽上设有用于安装所述扳机复位弹性元件的卡槽,所述扳机复位弹性元件的一端套设于所述卡凸上,另一端放置于所述卡槽中。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游戏手柄,所述游戏手柄上设有如上任一实施例所述的游戏手柄扳机驱动结构。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游戏手柄扳机驱动结构及一种游戏手柄,包括扳机支架本体、电位器、扳机帽、中间过渡转轴和扳机复位弹性元件。该游戏手柄扳机驱动结构及游戏手柄,结构简单、组装方便、成本低廉。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游戏手柄扳机驱动结构的立体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游戏手柄扳机驱动结构的部分立体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游戏手柄扳机驱动结构的扳机帽的立体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游戏手柄扳机驱动结构的扳机支架本体的立体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游戏手柄扳机驱动结构的中间过渡转轴的立体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游戏手柄的立体图。
其中:1扳机支架本体,2电位器,3扳机帽,4中间过渡转轴,5扳机复位弹性元件,6耳凸,7扳机帽旋转轴孔,8凸柱,9通孔,10扳机帽旋转轴,11扳机帽驱动孔,12扳机帽定位边,13过渡驱动轴,14过渡从动轴,15电位器驱动轴,16过渡从动轴孔,18电路板,19扳机支架本体定位边,20卡凸,21卡槽,100游戏手柄扳机驱动结构。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所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下面参考图1-图6描述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游戏手柄扳机驱动结构及游戏手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惠州比亚迪电子有限公司,未经惠州比亚迪电子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21407155.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