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林蜂养殖箱保护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621407633.5 | 申请日: | 2016-12-21 |
公开(公告)号: | CN206302995U | 公开(公告)日: | 2017-07-07 |
发明(设计)人: | 曾建新;苏亨荣;范成垚 | 申请(专利权)人: | 大田县林业科技推广中心 |
主分类号: | A01K47/06 | 分类号: | A01K47/06 |
代理公司: | 泉州劲翔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35216 | 代理人: | 吴清珠 |
地址: | 366100 福建***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养殖 保护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蜂蜜养殖技术,尤其涉及了一种林蜂养殖箱保护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现有的风箱均是放置在一个固定的支架上,支架上的储栅格之间的距离也固定不变,不能根据需要调节储栅格之间的间距,且不能根据蜂箱的大小来调节横杆的间距,实用性较差;在使用的过程中,地面上的蚂蚁会沿着立杆向上爬入蜂箱内,形成蚂蚁的临时巢穴,步进会污染蜂箱环境,蚂蚁还会吸食蜂蜜,造成蜂群从蜂箱飞逃的现象,造成较大的损失;另外现有蜂箱放置好后,在一定的外力范围内,蜂箱易掉出支架,造成一些不必要的损失。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技术中储栅格之间的间距不能调节、蚂蚁易污染蜂箱的缺点,提供了一种储栅格之间的间距可调、具有防蚁装置的林蜂养殖箱保护装置。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得以解决:
林蜂养殖箱保护装置,包括四根立杆、遮挡盖、上下两层蜂箱储栅格、设置在立杆底部的防蚁装置,蜂箱储栅格包括一对第一横杆、一对第二横杆和复数根第三横杆,两根第一横杆两端均连接有第一套筒,两根第二横杆一端均分别与相邻的第一横杆一端的第一套筒连接,两根第二横杆另一端均分别与相邻的第一横杆另一端的第一套筒连接,四个第一套筒分别套入四根立杆上,从而将蜂箱储栅格可滑动的设置在立杆上,立杆上位于第一套筒下端均螺纹连接有定位螺母;第三横杆两端均焊接有第二套筒,第三横杆两端的第二套筒分别套设在两根第一横杆上,第二套筒上沿径向设有用于将第三横杆锁紧在第一横杆上的锁紧螺丝,第三横杆通过第二套筒可调节相邻两根第三横杆之间的位置;防蚁装置包括两个围住立杆的水槽,两个水槽贴合且贴合的面上均设有流通槽,使两个水槽内部的水能够流通,水能够环绕立杆。
作为优选,防蚁装置还包括用于将两个水槽紧紧贴合在一起的卡紧装置,卡紧装置包括设置在立杆下部的螺孔、穿插螺孔的螺柱、套设在螺柱两端的垫片和卡板以及将卡板锁紧的螺母,卡板的外形与水槽内壁契合,锁紧螺母从而使两个卡板配合将两个水槽紧紧贴合在一起。
作为优选,两根第一横杆上均间隔设置有复数个限位槽,限位槽内设有限位板,限位槽为十字形限位槽,限位板下部为与限位槽配合的限位凸块。
作为优选,第三横杆上设有沿第三横杆长度方向设置的凸条,蜂箱底部设有与凸条配合的凹槽。
作为优选,遮挡盖下端设有安装框,安装框前后两端均各设有两个第三套筒,每个第三套筒插入相对应的立杆内,第三套筒上沿径向设有用于将安装框锁紧在立杆上的锁紧螺丝。
作为优选,立杆、蜂箱储栅格外表面上均涂有胶泥层。
本实用新型由于采用了以上技术方案,具有显著的技术效果:蜂箱储栅格之间的位置可调,在需要通风的时候,可调整上下层蜂箱储栅格之间的间距,提高通风效果,在大风大雨时,可将上下层蜂箱储栅格、遮挡盖调到立杆下部,防止被风吹走或损坏整体结构,实用性较好,且操作也较为方便;第三横杆的间距可根据需要调节,适应多种不同宽度的蜂箱。设置有可更换、清洗内部的防蚁装置,达到防蚁的目的,减少损失;第一横杆上设有限位板、第三横杆上设有凸条,用于限制蜂箱的位置,避免出现一些蜂箱掉落的现象,减少一些不必要的损失。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主视结构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侧视结构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第一横杆、第三横杆的部分结构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蜂箱的结构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防蚁装置的俯视结构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卡紧装置的侧视结构图。
附图中各数字标号所指代的部位名称如下:其中1—立杆、2—遮挡盖、3—蜂箱储栅格、4—防蚁装置、5—外螺纹、6—安装框、7—第一横杆、8—第二横杆、9—第三横杆、10—定位螺母、11—第一套筒、12—第二套筒、13—第三套筒、14—锁紧螺丝、15—凸条、16—凹槽、17—蜂箱、18—限位凸块、19—限位板、20—限位槽、21—底板、22—水槽、23—凹部、24—密封垫片、25—流通槽、26—螺柱、27—卡板、28—螺母、29—垫片、30—螺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与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实施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大田县林业科技推广中心,未经大田县林业科技推广中心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21407633.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次性峰速仪吹气连接装置
- 下一篇:坐式生命体征检测装置及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