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用于车门的支架和具有它的车辆有效
申请号: | 201621408514.1 | 申请日: | 2016-12-20 |
公开(公告)号: | CN206317662U | 公开(公告)日: | 2017-07-11 |
发明(设计)人: | 叶文;王岩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J5/00 | 分类号: | B60J5/00 |
代理公司: | 北京清亦华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11201 | 代理人: | 黄德海 |
地址: | 100021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用于 车门 支架 具有 车辆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用于车门的支架和具有它的车辆。
背景技术
车门是车身关键运动件,也是整车使用频率最高的系统之一,在长时间使用过程中车门受力点集中在上下铰链处,车门易出现下沉现象,这直接影响到整车性能。车门外板的抗凹强度也是影响车辆碰撞性能的重要指标。
现有的铰链加强板只存在单一的加强车门铰链刚度作用,现有的外板支架只存在单一的支撑车门外板或者为其它零部件提供安装点的作用,这样容易造成零部件数量增加,导致整车重量增大,不利于车辆的轻量化,同时造成资源浪费,车辆成本增加。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现有技术中的上述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用于车门的支架,该支架不仅能够加强车门铰链刚度,同时能够支撑车门外板,并为其它零部件提供安装点,从而减少了整车零部件数量,降低了整车重量,节约了成本。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具有上述用于车门的支架的车辆。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用于车门的支架包括:支架本体,所述支架本体固定在所述车门的车门内板上,所述支架本体上设置有车门铰链安装孔,所述车门铰链安装孔用于安装车门铰链以使所述支架本体构成车门铰链加强板;支臂,所述支臂设置在所述支架本体上,所述支臂的内端设置有内端翻边,所述支臂的外端设置有外端翻边,所述内端翻边用于与所述车门内板固定,所述外端翻边用于与所述车门的车门外板固定。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用于车门的支架,既能提高车门的垂向刚度,避免车门在长时间使用后下沉,又能提高车门整体的刚度和强度,集多个功能于一体,有利于减少车门上零件的数量,降低整车重量,节约成本。
另外,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用于车门的支架还可以具有如下附加的技术特征: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示例中,所述内端翻边与所述车门内板焊接固定。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示例中,所述内端翻边为平板状且与所述车门内板贴合焊接。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示例中,所述外端翻边与所述车门外板粘接固定。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示例中,所述外端翻边上设置有涂胶槽。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示例中,所述外端翻边与所述车门外板之间通过膨胀胶固定。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示例中,所述支臂包括:上支臂、中间支臂和下支臂,所述中间支臂位于所述上支臂与所述下支臂之间。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示例中,所述上支臂上设置有线束卡扣固定孔。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示例中,所述中间支臂上设置有中间支臂定位孔。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车辆,包括上述的用于车门的支架。
附图说明
图1是支架与车门内板的连接示意图;
图2是图1中A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3是支架的立体图;
图4是支架与车门外板的连接示意图;
图5是图4中B-B的断面示意图。
附图标记:
支架10、支架本体1、车门铰链安装孔11、支臂2、内端翻边21、外端翻边22、涂胶槽221、上支臂23、线束卡扣固定孔231、中间支臂24、中间支臂定位孔241、下支臂25、焊点26、膨胀胶3、加强筋4、车门内板20、车门外板30、车门铰链40、线束卡扣50、线束60。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或可以互相通讯;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下面结合图1-图5详细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用于车门的支架10。
参照图1-图3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用于车门的支架10可以包括支架本体1和支臂2。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北京汽车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21408514.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卷帘组件
- 下一篇:电弧故障保护器振动电弧测试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