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带有夹子的辅助架有效
申请号: | 201621408986.7 | 申请日: | 2016-12-21 |
公开(公告)号: | CN206278364U | 公开(公告)日: | 2017-06-27 |
发明(设计)人: | 刘伟元 | 申请(专利权)人: | 桂林电子科技大学 |
主分类号: | B65B67/12 | 分类号: | B65B67/12 |
代理公司: | 北京轻创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11212 | 代理人: | 杨立 |
地址: | 541004 广西*** | 国省代码: | 广西;4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带有 夹子 辅助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夹持工具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带有夹子的辅助架。
背景技术
生活中农民在收晒好的谷、麦子等农作物的时候,总是一个人在用锹等工具撮取农作物,而另一个人必须在一旁用双手牵住编织袋,以方便进行装入工作,这样不仅装入效率较低,且无形之中浪费了一个劳动力,降低了人员使用率,极大的增加了人力资本。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的编织袋使用存在的上述问题,现提供一种带有夹子的辅助架,旨在提高编织袋使用时的人员利用效率。
具体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带有夹子的辅助架,用于编织袋的固定,还具有这样的特征,包括:
圆形的底板,底板的下端面设有一定向轮和若干万向轮;
横截面呈圆弧形的第一支架,第一支架的一侧沿第一支架的纵向方向固定有若干搭扣,并且,第一支架的上端设有若干用于夹持编织袋的第一夹子;
横截面呈圆弧形的第二支架,第二支架的上端设有若干用于夹持编织袋的第二夹子;
其中,第一支架的下端固定于底板的上端面,第二支架的一侧和第一支架的另一侧转动连接,第二支架的另一侧通过搭扣与第一支架的一侧活动连接。
上述的带有夹子的辅助架,还具有这样的特征,万向轮的数目为两个,并且,两个万向轮和定向轮呈等边三角形分布于底板的下端面的边缘。
上述的带有夹子的辅助架,还具有这样的特征,第一夹子和第二夹子的结构相同,并且,第一夹子为两个,第二夹子为一个。
上述的带有夹子的辅助架,还具有这样的特征,搭扣的数目为一个。
上述的带有夹子的辅助架,还具有这样的特征,第一支架和第二支架的曲率半径相等。
上述方案的有益效果是: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带有夹子的辅助架,通过底板下端的定向轮和万向轮的设计,可实现负载的辅助架的有效移动,且第一支架和第二支架上端的夹子的设计,可有效实现装载时对编织袋的夹持,有效提供了人员利用效率,降低了人力资本。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带有夹子的辅助架,具有结构简单、功能实用的优点。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提供的带有夹子的辅助架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提供的带有夹子的辅助架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附图中:1、底板;11、定向轮;12、万向轮;2、第一支架;21、搭扣;22、第一夹子;3、第二支架;31、第二夹子。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但不作为本实用新型的限定。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提供的带有夹子的辅助架的主视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提供的带有夹子的辅助架的俯视结构示意图。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提供的带有夹子的辅助架,包括:圆形的底板1,底板1的下端面设有一定向轮11和若干万向轮12,定向轮11和万向轮12的设计便于负载的辅助架的移动;横截面呈圆弧形的第一支架2,第一支架2的一侧沿第一支架2的纵向方向固定有若干搭扣21,搭扣21由金属弯折形成弹性结构,并且,第一支架2的上端设有若干用于夹持编织袋的第一夹子22;横截面呈圆弧形的第二支架3,第二支架3的上端设有若干用于夹持编织袋的第二夹子31;其中,第一支架2的下端固定于底板1的上端面,本实施例中,第一支架2可通过第一支架2下端的套杆套设于底板1上端面的孔洞中,第二支架3的一侧和第一支架2的另一侧转动连接,本实施例中,第二支架3的一侧可拆卸式套设于第一支架2的另一侧,以实现第二支架3的转动,第二支架3的另一侧通过搭扣21与第一支架2活动连接。
具体的,万向轮12的数目为两个,并且,两个万向轮12和定向轮11呈等边三角形分布于底板1的下端面的边缘;第一夹子22和第二夹子31的结构相同,并且,第一夹子22为两个,第二夹子31为一个,两个第一夹子22和第二夹子31呈等边三角形分布于第一支架2和第二支架3的上端,以实现对编织袋的三点式稳定夹持;搭扣21的数目为一个;第一支架2和第二支架3的曲率半径相等。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桂林电子科技大学,未经桂林电子科技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21408986.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