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射频针有效
申请号: | 201621412990.0 | 申请日: | 2016-12-22 |
公开(公告)号: | CN206587035U | 公开(公告)日: | 2017-10-27 |
发明(设计)人: | 黄瑛;任卫东;柳达;付勤;陈云云;房超;于秋爽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 |
主分类号: | A61B18/14 | 分类号: | A61B18/14;A61B18/08 |
代理公司: | 沈阳亚泰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21107 | 代理人: | 周涛 |
地址: | 110004 辽***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射频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射频针。
背景技术
目前,对于甲状腺肿瘤通常使用射频针进行治疗,利用穿刺针进行穿刺,在穿刺针内插入射频针芯,射频针芯端部发热,对肿瘤细胞进行高温灭活。在实际操作过程中,肿瘤内或附近经常存在一些胶状的组织液,在加温灭活过程中,组织液有时会沿着穿刺针向外流,影响手术操作。
对于这种情况往往需要更换针头对组织液进行吸引,这不仅延长了手术时间,而且还会给患者造成更大的创伤和痛苦。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就是针对上述问题,提供一种使用方便,能在手术治疗过程中对组织液进行吸引的射频针。
为了实现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包括穿刺针,穿刺针内设置有射频针芯,其特征在于:所述穿刺针的管壁内设置有引流孔,引流孔的开口设置于穿刺针末端的端面上;穿刺针的前端为针尖,穿刺针的前部外表面设置有与引流孔连通的吸引口;穿刺针的末端设置于一连接头的连接槽内,连接头内设置有与所述引流孔连通的吸引通道,连接头上设置有与吸引通道相连的吸引器接头;所述连接头的另一端设置有射频槽,射频针芯穿过连接头设置于穿刺针内,射频针芯的末端设置有与射频槽配合的射频接头。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穿刺针的管壁内设置多个引流孔,每个引流孔均设置有吸引口;所述连接头的连接槽内底面上设置有与多个引流孔对应的引流环路,所述连接头的吸引通道与引流环路相连。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1、本实用新型通过在穿刺针内设置引流孔,并在穿刺针的前部设置了吸引口,可有效将组织液吸出,无需在手术过程中更换手术工具,使用方便,提高效率,降低患者痛苦。
2、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多个引流孔,可以提高吸引效率。
3、本实用新型利用引流环路,安装时,无需精确对正,只需将穿刺针插入连接头的连接槽内即可,组装方便,易于使用。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末端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前端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2的A-A剖视图。
图4是连接头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图4的右视图。
附图中1为射频接头、2为连接头、3为吸引器接头、4为吸引通道、5为引流环路、6为穿刺针、7为引流孔、8为射频针芯、9为吸引口、10为射频槽、11为连接槽。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包括穿刺针6,穿刺针6内设置有射频针芯8,其特征在于:所述穿刺针6的管壁内设置有引流孔7,引流孔7的开口设置于穿刺针6末端的端面上;穿刺针6的前端为针尖,穿刺针6的前部外表面设置有与引流孔7连通的吸引口9;穿刺针6的末端设置于一连接头2的连接槽11内,连接头2内设置有与所述引流孔7连通的吸引通道4,连接头2上设置有与吸引通道4相连的吸引器接头3;所述连接头2的另一端设置有射频槽10,射频针芯8穿过连接头2设置于穿刺针6内,射频针芯8的末端设置有与射频槽10配合的射频接头1。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穿刺针6的管壁内设置多个引流孔7,每个引流孔7均设置有吸引口9;所述连接头2的连接槽11内底面上设置有与多个引流孔7对应的引流环路5,所述连接头2的吸引通道4与引流环路5相连。
使用时,将穿刺针6插入连接头2的连接槽11内,穿刺针6固定好后,穿刺针6上的引流孔7均与引流环路5对应;穿刺针6内安装针芯即可进行穿刺了,穿刺完成后,将针芯取出,将射频针芯8穿入穿刺针6内,射频针芯8的射频头安装入射频槽10内,将连接头2侧方的吸引器接头3与吸引设备相连,然后开启射频仪对患者进行手术。
手术过程中,当出现组织液过多时,通过吸引设备进行吸引,液体经过吸引口9进入引流孔7,再进入引流环路5,最终汇聚到吸引通道4内,被吸引设备吸出。
可以理解的是,以上关于本实用新型的具体描述,仅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而并非受限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描述的技术方案,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仍然可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修改或等同替换,以达到相同的技术效果;只要满足使用需要,都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未经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21412990.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光纤阵列分束传输装置
- 下一篇:色差式3D眼镜贴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