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新型压电片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621413924.5 | 申请日: | 2016-12-21 |
公开(公告)号: | CN206524352U | 公开(公告)日: | 2017-09-26 |
发明(设计)人: | 刘如峰;李红元;张秀琴;黄富强;余方云 | 申请(专利权)人: | 常州波速传感器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L41/047 | 分类号: | H01L41/047;H01L41/187 |
代理公司: | 常州市维益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32211 | 代理人: | 杨闯 |
地址: | 213125 江苏省常***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新型 压电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新型压电片结构。
背景技术
压电陶瓷片是一种电子发音元件,在两片铜制圆形电极中间放入压电陶瓷介质材料,当在两片电极上面接通交流音频信号时,压电片会根据信号的大小频率发生震动而产生相应的声音来。压电陶瓷片由于结构简单造价低廉,被广泛的应用于电子电器方面如:玩具,发音电子表,电子仪器,电子钟表,定时器等方面。
作为有源式压电陶瓷蜂鸣器的核心部件的压电陶瓷蜂鸣片,通常只在金属基片的一面贴有陶瓷片,并在陶瓷电极的设计时,在陶瓷的外电极上同时设有主电极及反馈电极。为了能使主电极下的陶瓷最大限度的振动,以提供更高的声压,反馈电极又往往被设计的很小,这样又会出现由于反馈电极小,反馈信号不强,接受反馈信号的电路给予主电极的信号弱,从而引起产品声压不高。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增强反馈信号且同时获得提高声压的新型压电片结构。
解决上述问题的技术方案如下:
新型压电片结构,包括金属基片、第一陶瓷片、第一主电极,金属基片的第一轴向端面与第一陶瓷片的第一轴向端面连接,第一主电极设置于第一陶瓷片的第二轴向端面,第一主电极上设有容纳空间,一个反馈电极设置于第一陶瓷片的第二轴向端面上并位于第一主电极上的容纳空间中,还包括第二陶瓷片、第二主电极以及导体,所述金属基片的第二轴向端面与第二陶瓷片的第一轴向端面连接,第二主电极设置在第二陶瓷片的第二轴向端面上,所述导体的一端与第一主电极连接,导体的另一端与第二主电极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主电极上的容纳空间为从第一主电极圆周上沿该第一主电极径向所形成的缺口。
进一步地,所述导体跨越金属基片后,导体的两端分别与第一主电极和第二电极连接。
进一步地,在导体与金属基片之间设有供金属基片形变时的让位空间。
进一步地,将电极浆料印刷在第二陶瓷片上,经过高温烧银在第二陶瓷片的第二轴向端面上形成所述第二电极。
金属基片的两个轴向端面分别贴了第一陶瓷片及第二陶瓷片,并将第一陶瓷片和第二陶瓷片通过导体进行连接,假如在第一陶瓷片半径不变的情况下,对第一陶瓷片上的容纳空间的面积进行增大,即使得第一陶瓷片的有效面积减小,这样,设置在容纳空间中的反馈电极的面积获得增加,但由于增设的第二陶瓷片,该第二陶瓷片相当于对第一陶瓷片所减少的面积有效地进行了弥补,主要体现在,当压电片工作,电信号为正向情况时,第一陶瓷片和第二陶瓷片均会产生形变,第二陶瓷片所产生的形变相当于在推动第一陶瓷片,从而使压电片的形变量增大,反之,电信号为反向的情况下,第一陶瓷片所产生的形变相当于在推动第二陶瓷片,同样使得压电片的形变量整体增大。由于形变量的增加以及反馈电极的面极也获得增加,使得反馈信号的强度获得增加,控制压电片工作的主电路在获得增强的反馈信号后,发出控制压电片的主信号也增强,从而使得压电压片的声压获得提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中新型压电片结构的主视图;
图2为新型压电片结构的后视图;
图3为沿图1中A—A线的剖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至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的新型压电片结构,包括金属基片1、第一陶瓷片2、第一主电极3、反馈电极4、第二陶瓷片5、第二主电极6以及导体7,金属基片1的第一轴向端面与第一陶瓷片2的第一轴向端面连接,金属基片1与第一陶瓷片2优选采用粘结剂粘结。
第一主电极3设置于第一陶瓷片2的第二轴向端面。第一主电极3是通过印刷的方式,把电极浆料印刷在第一陶瓷片2上,经过高温烧银而形成的。第一主电极3上设有容纳空间3a,所述第一主电极上的容纳空间3a为从第一主电极3圆周上沿该第一主电极3径向所形成的缺口。反馈电极4设置于第一陶瓷片2的第二轴向端面上并位于第一主电极上的容纳空间中,反馈电极4是通过印刷的方式,把电极浆料印刷在第一陶瓷片2上,经过高温烧银而形成的,反馈电极4与第一主电极3之间有间隔,以避免在发生形变时,反馈电极4与第一主电极3之间发生干涉。
金属基片1的第二轴向端面与第二陶瓷片5的第一轴向端面连接,金属基片1与第一陶瓷片2优选采用粘结剂粘结。第二主电极6设置在第二陶瓷片5的第二轴向端面上,将电极浆料印刷在第二陶瓷片5上,经过高温烧银在第二陶瓷片5的第二轴向端面上形成所述第二电极6。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常州波速传感器有限公司,未经常州波速传感器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21413924.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新型智能用电插座
- 下一篇:氧化物半导体膜及半导体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