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用于污染土隔离中的密集型水气收集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621414557.0 | 申请日: | 2016-12-22 |
公开(公告)号: | CN206477365U | 公开(公告)日: | 2017-09-08 |
发明(设计)人: | 冯凯;沈超;沈婷婷;陈展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岩土工程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2D31/00 | 分类号: | E02D31/00;E02D1/02 |
代理公司: | 上海申蒙商标专利代理有限公司31214 | 代理人: | 徐小蓉,赵楠 |
地址: | 200032 上海***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污染 隔离 中的 密集型 水气 收集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环境岩土工程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污染土隔离中的密集型水气收集系统。
背景技术
隔离封闭技术主要是利用工程措施将污染物封存在原地,切断暴露途径,限制污染物迁移,降低或消除污染物的暴露风险,保护受体安全。作为一种成熟的污染控制技术,该技术在国内外已得到广泛应用,对不同类型的污染都具有较好的风险控制效果,具有成本低、施工周期短等优点。根据国内外已有的工程经验,隔离封闭措施施工工艺要求高,一旦出现漏洞,则整个隔离封闭体系失效,污染物易扩散,因此需对垂直隔离屏障效果、表层覆盖效果建立风险管控措施,做好相关预案,并建立有效的监测系统,确保隔离封闭措施的长期有效性。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根据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之处,提供一种用于污染土隔离中的密集型水气收集系统,该系统采用水平覆盖层、盲管以及地下水监测井实现污染区域内的污染水气收集。
本实用新型目的实现由以下技术方案完成:
一种用于污染土隔离中的密集型水气收集系统,其包括盲管、地下水监测井以及水平覆盖层;所述水平覆盖层覆盖在污染区域的表面;所述盲管呈网格状分布在所述水平覆盖层的底部;所述地下水监测井设置在所述盲管的交叉处并与所述盲管连接。
所述地下水监测井还连接有抽吸装置以及注入装置。
所述水平覆盖层自上向下依次为钢筋混凝土层、碎石层、粘土层、防渗膜、粘土层、填土层以及碎石垫层。
所述防渗膜为土工膜。
所述地下水监测井包括井管以及安装在所述井管底部的过滤管。
所述污染区域的外侧土体中设置有垂直隔离屏障。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是,通过盲管和水平覆盖层污染区域内部包含污染物的水气进行收集,此外还可满足隔离封闭期间对污染区域进行监测、修复、抽水等需求。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中的垂直隔离屏障俯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中的盲管以及地下水监测井的俯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中的水平覆盖层以及地下水监测井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通过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特征及其它相关特征作进一步详细说明,以便于同行业技术人员的理解:
如图1-3,图中标记1-13分别为:盲管1、地下水监测井2、水平覆盖层3、污染区域4、垂直隔离屏障5、钢筋混凝土层6、碎石层7、粘土层8a、粘土层8b、防渗膜9、填土层10、碎石垫层11、井管12、过滤管13。
实施例:如图1-3所示,本实施例具体涉及一种用于污染土隔离中的密集型水气收集系统,其包括盲管1、地下水监测井2以及水平覆盖层3;水平覆盖层3覆盖在污染区域4的表面;盲管1呈网格状分布在水平覆盖层3的底部;地下水监测井2设置在盲管1的交叉处并与盲管1连接;污染区域4的外侧土体中设置有垂直隔离屏障5。污染区域4内部的主要污染物为杀虫剂、杀菌剂、除草剂、甲苯、无水异丙醇、二氯甲烷、甲醇、混合酯等。通过污染现状调查发现,污染区域4内部的污染物分布深度在8m左右,最大调查深度在14m-18m左右。
如图1所示,垂直隔离屏障5可以为水泥土搅拌桩、钢板桩墙、高压旋喷桩墙或柔性膜中的任意一种,垂直隔离屏障5的底部埋深大于污染区域4内部污染物的分布深度;在本实施例中,垂直隔离屏障5采用双轴水泥土搅拌桩,桩径φ700 mm,相邻桩搭接长度200mm,水泥掺入量15%,水泥宜采用强度等级P.0 42.5级的普通硅酸盐水泥,垂直隔离屏障5深度为15m。
如图2和图3所示,为了防止污染区域4内部的污染物向空气中挥发或随地表水向地下渗透,在污染区域4的表面覆盖有水平覆盖层3;在水平覆盖层3的底部设置有盲管1,盲管1呈网格状分布在污染区域4的内部;污染区域4还设置有若干地下水监测井2,盲管1通过阀门连接地下水监测井2。
如图2和图3所示,水平覆盖层3自上向下依次为钢筋混凝土层6、碎石层7、粘土层8a、防渗膜9、粘土层8b、填土层10以及碎石垫层11。水平覆盖层3用于将污染物与人、动物和植物隔开,减少地表水渗透到地下,控制挥发性有机污染物逸出;碎石垫层11的厚度为20cm、填土层10的厚度为30cm至40cm(可能含污染土)、粘土层8a以及粘土层8b的厚度为20cm至30cm、防渗膜9(HDPE)的厚度为1.5mm至2.0mm、碎石层7的厚度为10cm、钢筋混凝土层6的厚度为20cm。在本实施例中,防渗膜9为土工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岩土工程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未经上海岩土工程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21414557.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