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马达以及具有该马达的电气产品有效
申请号: | 201621415198.0 | 申请日: | 2016-12-22 |
公开(公告)号: | CN206250879U | 公开(公告)日: | 2017-06-13 |
发明(设计)人: | 钟亮 | 申请(专利权)人: | 日本电产(东莞)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2K5/124 | 分类号: | H02K5/124 |
代理公司: | 北京三友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11127 | 代理人: | 陶海萍,田勇 |
地址: | 523273 广东***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马达 以及 具有 电气 产品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机电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马达以及具有该马达的电气产品。
背景技术
目前,在现有技术的马达的结构中,一般需要将马达的马达轴压入作为马达轴的下端部的齿轮。例如,日本专利文献JPA 2000-032708。
图1是现在技术中马达的马达轴压入带轮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带轮的小齿轮11被压入从马达10突出的马达轴12,小齿轮11是由齿轮压入部111以及齿部形成部112沿轴向形成为两段的部件,在齿轮压入部111的轴心设置有轴孔111a,并使马达轴12以没有到达齿部形成部112的压入深度来压入齿轮压入部111。
实用新型内容
在现有技术中公开的上述马达的结构中,在带轮和传送带的配合处(例如齿部形成部112附近)可能产生碎屑等,从而存在碎屑等废杂物掉入轴承中的风险,而如果有异物侵入轴承内,则可能损坏轴承的性能。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马达以及具有马达的电气产品。在位于比齿部更靠轴承一侧的位置处设置凸缘部,能够防止在带轮和传送带的配合处因滑动等而产生的碎屑等废杂物侵入轴承。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马达,该马达具有:
轴,其能够以沿轴向方向延伸的中心轴线为中心旋转;
轴承,其将所述轴支承为能够旋转;以及
带轮,其设置于所述轴的一端,
其中,所述带轮具有:
贯通孔,其为沿所述轴向方向贯通的圆筒;
齿部,其位于所述贯通孔的径向外侧并形成于所述带轮的外周面;以及
凸缘部,其位于比所述齿部靠所述轴承一侧的位置,呈从所述齿部的外径向所述径向外侧突出的环状;并且从所述轴向方向上观察,所述凸缘部的至少一部分与所述轴承重叠。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第二方面,其中,所述轴承在靠所述带轮一侧具有密封部件,所述密封部件沿所述轴向方向覆盖容纳于所述轴承内部的多个球。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第三方面,其中,所述密封部件与所述轴承的内圈或者外圈中的任一方隔着沿所述轴向方向的间隙而配置;从所述轴向方向上观察,所述凸缘部的至少一部分与所述间隙重叠。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第四方面,其中,所述马达还具有轴承机壳;所述轴承机壳具有:
筒部,其在内侧支承所述轴承;以及
盖部,其呈从所述筒部的靠所述带轮一侧的端部向所述径向外侧扩展的环状。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第五方面,其中,从所述轴向方向上观察,所述凸缘部的至少一部分与所述轴承机壳的至少一部分重叠。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第六方面,其中,所述盖部的靠所述带轮一侧的表面与所述凸缘部的靠所述轴承一侧的表面隔着沿所述轴向方向的间隙而相向设置。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第七方面,提供了一种电气产品,其中,该电气产品具有前述的马达。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在位于比齿部更靠轴承一侧的位置处设置凸缘部,能够防止在带轮和传送带的配合处因滑动等而产生的碎屑等废杂物侵入轴承。
参照后文的说明和附图,详细公开了本实用新型的特定实施方式,指明了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可以被采用的方式。应该理解,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在范围上并不因而受到限制。在所附权利要求的精神和条款的范围内,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包括许多改变、修改和等同。
附图说明
所包括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进一步的理解,其构成了说明书的一部分,用于例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并与文字描述一起来阐释本实用新型的原理。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在附图中:
图1是现在技术中马达的马达轴压入带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中马达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2所示的马达沿中心轴线OO’剖开的一剖面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附图,通过下面的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前述以及其它特征将变得明显。在说明书和附图中,具体公开了本实用新型的特定实施方式,其表明了其中可以采用本实用新型的原则的部分实施方式,应了解的是,本实用新型不限于所描述的实施方式,相反,本实用新型包括落入所附权利要求的范围内的全部修改、变型以及等同物。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日本电产(东莞)有限公司,未经日本电产(东莞)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21415198.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碳酸钙增强蚕丝织物及其制备方法
- 下一篇:一种真丝面料石洗工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