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屏蔽型耐高温耐火型舰船用电机连接电缆有效
申请号: | 201621415669.8 | 申请日: | 2016-12-22 |
公开(公告)号: | CN206312645U | 公开(公告)日: | 2017-07-07 |
发明(设计)人: | 黄超;刘洪云;秦伟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中煤电缆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B9/02 | 分类号: | H01B9/02;H01B7/04;H01B7/295;H01B7/285 |
代理公司: | 无锡市大为专利商标事务所(普通合伙)32104 | 代理人: | 曹祖良,刘海 |
地址: | 214251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屏蔽 耐高温 耐火 舰船 用电 连接 电缆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缆,尤其是一种屏蔽型耐高温耐火型舰船用电机连接电缆,属于电缆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舰船用电机连接电缆是一种在舰船上作为电机引接作用的电缆,由于电机输出电流较大,电缆需要较高工作温度和防水性能、因此在现有技术中,中国专利:一种160℃电机引接引流软电缆(申请号:201610053824.4),缆芯外有七层外保护层由内而外依次为镀银铝丝屏蔽层、聚酯纤维层、聚氯乙丙烯绝缘层、铜塑铝带复合膜包带层、聚全氟乙丙烯绝缘层、镀银钢带铠装层以及钢带铠装聚乙烯护套层,电缆的导体缆芯设置有两组,两组导体缆芯挤包在镀银铝丝屏蔽层、聚酯纤维层以及聚氯乙丙烯绝缘层之间,每组导体缆芯内部挤包三组镀锡退火铜导体线芯,每组镀锡退火铜导体线芯内部挤包九根镀锡退火铜导体。该种电缆防水性强,引流效果好,最高工作温度达160℃,适合电机上使用,电缆最低敷设温度不低于-15℃。
现有技术存在以下问题和缺点:
1、弯曲性能差:现有技术中采用的绝缘材料和保护层中使用了聚氯乙丙烯材料,这种结构的软性差,另外缆芯外又设置了7层保护层,其中一层为金属编织层,两层为金属铠装层,电缆整体弯曲半径大,不方便在舰船电机的环境中敷设安装;
2、纵向阻水性差:现有技术设置了7层保护层,其目的是提高电缆的阻水性,这种结构的具有较强的径向阻水性,但是电缆的导体层、铠装层中间存在空隙,纵向阻水性则较差,电缆的接头、连接处密封处理得不好,电缆内部很容易进水,从而影响电缆的使用;
3、电缆的成本偏高:保护层中使用了银铝丝屏蔽、镀银钢带的成本较高,不适合大规模生产;
4、电缆工作温度低:由于舰船用电机的特殊要求,要求电缆电缆工作温度提高,聚氯乙丙烯材料只能最高达到160℃;
5、无耐火性能,电机是容易引发电气故障和电气火灾的设备之一,因此在该设备上使用时要求电缆具有耐火性能,现有技术无耐火层,这样会降低电缆的在火灾中的可靠性。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种屏蔽型耐高温耐火型舰船用电机连接电缆,能够解决现有技术中电缆弯曲性能差、纵向阻水性差、电缆的成本偏高、电缆工作温度、无耐火性能的问题。
按照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所述屏蔽型耐高温耐火型舰船用电机连接电缆,包括导体,其特征是:所述导体由镀锡铜线采用1+6+12+18+24的绞合方式绞合而成,并在空隙处填入硅橡胶材料;在所述导体的外层双层共挤硅橡胶绝缘层和陶瓷化硅绝缘层,在陶瓷化硅绝缘层的外层编织一层镀锡铜丝编织层,在镀锡铜丝编织层的外层绕包一层双面煅烧云母带,在双面煅烧云母带的外层挤包低烟无卤聚烯烃护套。
进一步的,所述镀锡铜丝的单丝直径不大于0.49mm。
本实用新型所述屏蔽型耐高温耐火型舰船用电机连接电缆结构简单,具有柔软性能高,工作温度达到180℃,电缆成本较低,并且具有耐火性能和纵向阻水性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所述舰船用电机连接电缆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导体1、硅橡胶绝缘层2、陶瓷化硅绝缘层3、镀锡铜丝编织层4、双面煅烧云母带5、低烟无卤聚烯烃护套6。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所述屏蔽型耐高温耐火型舰船用电机连接电缆包括导体1,导体1由镀锡铜线采用1+6+12+18+24的绞合方式绞合而成,并在空隙处填入硅橡胶材料;在所述导体1的外层采用双层共挤的方式形成硅橡胶绝缘层2和陶瓷化硅绝缘层3,在陶瓷化硅绝缘层3的外层编织一层镀锡铜丝编织层4,在镀锡铜丝编织层4的外层绕包一层双面煅烧云母带5,在双面煅烧云母带5的外层挤包低烟无卤聚烯烃护套6。
本实用新型所述屏蔽型耐高温耐火型舰船用电机连接电缆的工作原理或工作过程:
1、提高电缆柔软性:电缆的柔软性和耐弯曲能力主要取决于电缆的结构,而在电缆结构中导电线芯的结构又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为了使导电线芯柔软、耐弯曲,具有较高的导电率,本技术方案将导体设计成细单丝、束股、复合绞的结构。针对电缆的特殊使用方式,我们在单丝的丝径上进行微调,采用单丝直径不大于0.49mm的铜丝;绞制时均采用1+6+12+18+24的正规绞合方式,使导体结构更稳定,紧密程度高,外径小,导电线芯柔软度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中煤电缆有限公司,未经江苏中煤电缆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21415669.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小外径两芯地铁用电力电缆
- 下一篇:电容耦合串扰消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