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一体式汽车门槛梁有效
申请号: | 201621416429.X | 申请日: | 2016-12-22 |
公开(公告)号: | CN206317885U | 公开(公告)日: | 2017-07-11 |
发明(设计)人: | 葛泉阳;王海娟;陈冬梅;党学鑫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思致汽车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2D25/00 | 分类号: | B62D25/00;B62D25/20 |
代理公司: | 上海科盛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31225 | 代理人: | 王小荣 |
地址: | 201315 上海市浦***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体式 汽车 门槛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汽车零部件技术领域,涉及一种一体式汽车门槛梁。
背景技术
随着汽车行业的发展,人们对汽车驾驶的安全性要求也日益提高。汽车的整车安全性能是反映汽车设计水平的重要指标之一,也是影响消费者心理的关键因素。在交通事故中,汽车受到正面撞击和侧面撞击的概率非常高,因此,如何在汽车受到正面和侧面撞击时保证乘员的安全尤为重要。
在汽车车身结构中,门槛梁除了用于提高车门门框的承受踩踏的强度以外,其传递正面和侧面碰撞力的作用也非常重要。门槛梁在汽车侧面碰撞过程中的吸能特性与车身安全性有着重要关系,同时也对整车的结构强度、刚度有着重要的影响。目前,市场上汽车的门槛梁大部分由门槛梁内板、门槛梁外板、门槛梁加强板、门槛梁加强梁及门槛梁加强梁支撑板等多个部件组合而成,这些部件拼接在一起形成单通道管式门槛梁,在汽车发生侧面碰撞时,可以抵抗侧面碰撞的侵入,同时,单通道管内形成的腔体结构也可以提升整车的扭转刚度。但该结构门槛梁中零部件较多,加工装配复杂,生产成本高。此外,为了降低汽车侧面碰撞过程中的侵入量以保障乘员安全,通常将门槛梁设计成从汽车A柱下段到C柱下段的整体结构,同时采用较大厚度的冷冲压高强度钢材料,使得该结构门槛梁重量较大,与目前的汽车轻量化趋势相背离,且冷冲压加工工序繁琐,模具数量多,并耗费了较多的钢材料,成本较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是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而提供一种成本低且安全性好的一体式汽车门槛梁。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一种一体式汽车门槛梁,该门槛梁包括竖直板、沿水平方向设置在竖直板一侧并与竖直板固定连接的水平板以及设置在竖直板另一侧的外板,所述的水平板的上部设有第一内板,所述的水平板的下部设有第二内板,所述的第一内板、竖直板与水平板之间设有第一通道,所述的第二内板、竖直板与水平板之间设有第二通道,所述的外板与竖直板之间设有第三通道,所述的第一通道、第二通道、第三通道的内部分别设有第一通道加强结构、第二通道加强结构、第三通道加强结构。第一内板、竖直板与水平板依次相连,围成第一通道;第二内板、竖直板与水平板依次相连,围成第二通道;外板的中部向一侧拱起,外板的两端分别与竖直板相连,外板与竖直板之间围成第三通道。竖直板的厚度为3mm,水平板的厚度为2.5mm。
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的外板的截面形状为开口朝向竖直板的n字形,该n字形外板与竖直板之间围成第三通道。
所述的外板的顶端高于水平板,底端低于水平板。外板的厚度为2.5mm。
所述的第一内板的顶端高于外板的顶端。第一内板的厚度为2.5mm。
所述的第二内板的底端高于外板的底端。第二内板的侧面厚度为2.5mm,底面厚度为10mm。
所述的第二内板的顶端与竖直板之间的距离小于第一内板的底端与竖直板之间的距离。
所述的第一通道加强结构为沿水平方向设置在第一通道内部的第一通道加强筋,该第一通道加强筋与外板的顶端位于同一高度。第一通道加强筋的厚度为3mm。
所述的第二通道加强结构包括分别设置在第二通道内部的竖直第二通道加强筋及水平第二通道加强筋,所述的竖直第二通道加强筋的顶端设有水平抗弯加强筋。竖直第二通道加强筋、水平第二通道加强筋及水平抗弯加强筋的厚度均为2.5mm。
所述的第三通道加强结构包括沿水平方向设置在第三通道内部的水平第三通道加强筋,该水平第三通道加强筋低于水平板,并高于第二内板的底端。水平第三通道加强筋的厚度为2.5mm。
所述的第三通道加强结构还包括设置在第三通道内部的竖直第三通道加强筋,该竖直第三通道加强筋的底端与外板固定连接。竖直第三通道加强筋的厚度为2.5mm。
所述的竖直第三通道加强筋与竖直面之间的外板部分设有加厚层,竖直第三通道加强筋与竖直面之间的外板部分及加厚层的总厚度为10mm。
所述的竖直板的顶端设有侧围总成搭接边,所述的水平板的侧端设有地板总成搭接边。门槛梁通过侧围总成搭接边与汽车的侧围总成相搭接,通过地板总成搭接边与汽车的地板总成相搭接。侧围总成搭接边的宽度为15-25mm,优选为20mm;地板总成搭接边的宽度为15-25mm,优选为20mm。
本实用新型的材质为铝合金,采用挤压成型工艺加工成型。
本实用新型中,2.5mm厚度的铝合金板与3mm、10mm厚度的铝合金板结合使用,既能够保证整体的低原材料用量,同时又能够在一些位置通过适量加厚铝合金板而增加整体的强度。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思致汽车工程技术有限公司,未经上海思致汽车工程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21416429.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