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新型裂缝深度检测仪有效
申请号: | 201621419107.0 | 申请日: | 2016-12-22 |
公开(公告)号: | CN206291831U | 公开(公告)日: | 2017-06-30 |
发明(设计)人: | 吴俊超;潘美军;周衍杰;方鑫强;陈宇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泛华工程监理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B5/18 | 分类号: | G01B5/18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10005 浙江***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新型 裂缝 深度 检测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裂缝检测设备,具体涉及一种新型裂缝深度检测仪。
背景技术
在许多水坝、桥梁等基础设施工程中,混凝土构件特别是大体积混凝土结构由于各种原因经常在其表面产生裂缝。为保证工程结构的安全,往往需要对这些裂缝进行详细的调查测量,为评估和处理提供客观依据。特别是裂缝发展的深度直接影响构件的质量安全等性能。目前常用的也是相关规范标准要求的裂缝深度检测方法主要是超声波法检测,当结构的裂缝部位只有一个可测表面时,一般采用单面平测法。
单面平测法需要在裂缝的被测部位,以不同的测距,按跨缝和不跨缝布置测点进行声时测量。不跨缝的声时测量将超声波T(发送)和R(接收)换能器置于裂缝附近同一侧,以两个换能器内边缘间距等于100、150、200、250mm分别读取声时值,获得混凝土声速值。跨缝的声时测量将T、R换能器分别置于以裂缝为对称轴的两侧,以换能器间距100、150、200、250mm分别读声时值,并结合观测超声波信号相位的变化以及不跨缝测量获得的混凝土声速值计算出裂缝深度。
所以在实际裂缝深度检测前,需要用钢尺和记号笔在构件被测试部位量好距离,作好标记以便换能器定位。这种钢尺量距、标记,然后找点观测的方式现场操作起来会比较麻烦和费时,测量效率较低。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新型裂缝深度检测仪,通过在两个测量尺设置双向螺杆,通过旋拧双向螺杆来调节两个测量尺之间的距离,从而调节两个换能器之间的距离。然后通过调节两个换能器之间的距离,直接进行多点测试,不需划线,使测试更加方便。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新型裂缝深度检测仪,包括主机、换能器、连接主机和换能器的连接线,还包括设有测量尺和双向螺杆的主尺,所述测量尺设有两个,两个所述换能器分别安装于两个所述测量尺上,所述双向螺杆位于两个所述测量尺中间,所述双向螺杆两端分别设有螺旋方向相反的螺纹,所述双向螺杆两端分别与两个所述测量尺螺纹连接,所述主尺上设有用于体现测量尺离双向螺杆中心距离的刻度环。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旋拧双向螺杆从而使两个测量尺同时远离双向螺杆中心,调节两个测量尺之间的距离,从而调节两个换能器之间的距离。通过刻度环可明确两个测量尺之间的具体距离。直接进行多点多组数据的测量,不需划线,使测试更加方便快捷。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设置为:所述主尺还包括限位杆,所述限位杆位于两个测量尺之间,所述限位杆嵌设于测量尺内且滑动连接于测量尺,所述刻度环位于限位杆上。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从而在旋转双向螺杆时只需人工固定限位杆即可防止测量尺随着双向螺杆转动,从而确保了测量尺在双向螺杆转动时会沿双向螺杆轴向移动。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限位杆两端分别穿设过两个所述测量尺,所述限位杆两端均设有限位块,所述限位块抵接于测量尺侧壁。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限位块有一个限位作用,从而防止测量尺在沿双向螺杆轴向移动的过程中,测量尺从限位杆上脱离。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双向螺杆穿设过测量尺,所述双向螺杆一端沿双向螺杆径向设有施力杆。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可通过施力杆来转动双向螺杆,从而方便了双向螺杆的转动,提高了测量效率。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设置为:两个相邻刻度环之间的距离为所述双向螺杆螺距的整数倍。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只需转动整数圈即可将换能器之间的距离调节至合适值,从而方便了两个换能器之间距离的调节。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双向螺杆外套设有连接套,所述双向螺杆中部呈光杆设置且转动连接于连接套,所述双向螺杆和连接套呈轴向固定,所述连接套沿其径向设有定位杆。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可通过定位杆更方便找出中心点,从而使测量更方便。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双向螺杆中部外壁沿周向设有环形凸起,所述连接套内壁周向开设有环槽,所述环形凸起嵌设于环槽内且转动连接于环槽。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环形凸起对环槽有一个限位力,从而防止连接套相对双向螺杆沿轴向移动,从而确保定位杆一直位于双向螺杆中部,不会发生偏移。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定位杆下端面与换能器下端面位于同一平面。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从而将换能器贴在测量面上时,定位杆不需转开,仍能起到定位的作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泛华工程监理有限公司,未经浙江泛华工程监理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21419107.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