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高效热回收自动控制锅炉有效
申请号: | 201621419230.2 | 申请日: | 2016-12-22 |
公开(公告)号: | CN206339106U | 公开(公告)日: | 2017-07-18 |
发明(设计)人: | 张胜宇 | 申请(专利权)人: | 深圳职业技术学院 |
主分类号: | F27D17/00 | 分类号: | F27D17/00;F24H1/00 |
代理公司: | 北京国坤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11491 | 代理人: | 黄耀钧 |
地址: | 518000 广东***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高效 回收 自动控制 锅炉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锅炉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高效热回收自动控制锅炉。
背景技术
近十年来,由于能源紧张,随着节能工作进一步开展,各种新型,节能先进炉型日趋完善,且采用新型耐火纤维等优质保温材料后使得锅炉散热损失明显下降,采用先进的燃烧装置强化了燃烧,降低了不完全燃烧量,空燃比也趋于合理;然而,降低排烟热损失和回收烟气余热的技术仍进展不快,为了进一步提高窑炉的热效率,达到节能降耗的目的,回收锅炉烟气余热也是一项重要的节能途径。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而提出的一种高效热回收自动控制锅炉。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高效热回收自动控制锅炉,包括蓄水箱,所述蓄水箱的侧壁设有真空层,所述蓄水箱的内设有回形管,所述回形管的进气端和出气端均贯穿蓄水箱的侧壁并与其侧壁密封连接,所述回形管上设有螺旋散热片,所述回形管的内壁固定连接有多个吸热板,所述吸热板上均匀分布有透气孔,所述蓄水箱的顶部分别设有出水管和进水管,所述出水管与进水管均与蓄水箱的侧壁密封连接,所述出水管和进水管通过水泵连接,所述出水管的侧壁固定设有多个支管,所述支管位于相邻的两个回形管之间,所述支管上均匀分布有进水孔。
优选地,所述透气孔的内壁等距环绕设有蛇形吸热片。
优选地,每相邻的两个所述吸热板之间的间距从回形管的进气端至出气端依次减小。
优选地,所述螺旋散热片上均匀分布有翅片。
本实用新型中,将锅炉废气通入回形管的进气端,具有一定温度的废气通过吸热板、蛇形吸热片和螺旋散热片将温度传递给蓄水箱中的水,使水温升高,启动水泵,在水泵的作用下,水依次通过支管和进水管,然后由出水管再次进入蓄水箱中,形成一个循环,将热量通过进水管输出,在此过程中,由于回形管附件的水温相对较高,支管设在其附近可提高热传递效率,而吸热板之间的间距从进气端到出气端依次减小是充分利用了废气温度的衰减性,使蓄水箱中各个位置的温度均匀,提高热传递效率,同时真空层可有效减少蓄水箱中水温的散失,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设计新颖,通过各结构间的配合,能将高温废气中的热量充分吸收并加以利用,是一种极佳的节能环保的有效途径。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高效热回收自动控制锅炉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回形管的截面视图;
图3为吸热板的侧视图。
图中:1蓄水箱、2回形管、3螺旋散热片、4吸热板、5出水管、6进水管、7水泵、8支管、9蛇形吸热片。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参照图1-3,一种高效热回收自动控制锅炉,包括蓄水箱1,蓄水箱1的侧壁设有真空层,蓄水箱1内设有回形管2,回形管2的进气端和出气端均贯穿蓄水箱1的侧壁并与其侧壁密封连接,回形管2上设有螺旋散热片3,螺旋散热片3上均匀分布有翅片,增大散热面积,提高热传导,回形管2的内壁固定连接有多个吸热板4,吸热板4上均匀分布有透气孔,每相邻的两个吸热板4之间的间距从回形管2的进气端至出气端依次减小,刚通入的气体温度较高,通过降低吸热板4的密度,减少吸热,随着气体在回形管2中流动,气体的温度逐渐下降,增大吸热板4密度,增加吸热,保证蓄水箱1中各个位置的水温均匀,透气孔的内壁等距环绕设有蛇形吸热片9,增大接触面积,提高吸热效率,蓄水箱1的顶部分别设有出水管5和进水管6,出水管5与进水管6均与蓄水箱1的侧壁密封连接,出水管5和进水管6通过水泵7连接,出水管5的侧壁固定设有多个支管8,支管8位于相邻的两个回形管2之间,支管8上均匀分布有进水孔。
本实用新型中,将锅炉废气通入回形管2的进气端,具有一定温度的废气通过吸热板4、蛇形吸热片9和螺旋散热片3将温度传递给蓄水箱1中的水,使水温升高,启动水泵7,在水泵7的作用下,水依次通过支管8和进水管6,然后由出水管5再次进入蓄水箱1中,形成一个循环,将热量通过进水管6输出,在此过程中,由于回形管2附近的水温相对较高,支管8设在其附近可提高热传递效率,而吸热板4之间的间距从进气端到出气端依次减小是充分利用了废气温度的衰减性,使蓄水箱1中各个位置的温度均匀,提高热传递效率,同时真空层可有效减少蓄水箱1中水温的散失。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及其实用新型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深圳职业技术学院,未经深圳职业技术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21419230.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工业炉气除尘系统
- 下一篇:一种电熔融炉温度控制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