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电梯曳引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621419909.1 | 申请日: | 2016-12-22 |
公开(公告)号: | CN206345585U | 公开(公告)日: | 2017-07-21 |
发明(设计)人: | 沈国平;沈永昌;裴肖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德圣米高电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6B11/08 | 分类号: | B66B11/08 |
代理公司: | 上海骁象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31315 | 代理人: | 赵俊寅 |
地址: | 201411 上海市***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电梯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机械领域,尤其涉及升降机械,特别是一种电梯曳引装置。
背景技术
大轿厢汽车电梯、大吨位载货电梯存在因大曳引比(如8:1或者4:1)导致轿厢启动前后不平衡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有效减小电梯轿厢在启动瞬间提拉不平衡的的问题的电梯曳引装置。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电梯曳引装置,包括:对重反绳机构及轿厢反绳机构;对重导向轮组、轿厢导向轮组及曳引机,所述对重导向轮组、所述轿厢导向轮组及所述曳引机设置在搁梁上;其中所述对重导向轮组与所述对重反绳机构对应,所述轿厢导向轮组与所述轿厢反绳机构对应;钢丝绳,所述钢丝绳的一端连接在所述搁梁上,所述钢丝绳的另一端依次穿过所述对重反绳机构、所述对重导向轮组、所述曳引机、所述轿厢反绳机构及所述轿厢导向轮组,所述钢丝绳的另一端连接在所述搁梁上;对重机构,所述对重机构通过连接绳与所述对重反绳机构连接;轿厢机构,所述轿厢机构通过连接绳与所述轿厢反绳机构连接。
所述对重反绳机构包括第一对重反绳轮组和第二对重反绳轮组;其中所述钢丝绳的另一端依次穿过所述第二对重反绳轮组、所述对重导向轮组及所述第一对重反绳轮组。
所述对重机构通过连接绳与所述第二对重反绳轮组连接。
所述轿厢反绳机构包括第一轿厢反绳轮组和第二轿厢反绳轮组;其中所述钢丝绳的另一端依次穿过所述第一轿厢反绳轮组、所述轿厢导向轮组及所述第二轿厢反绳轮组。
所述轿厢机构通过连接绳与所述第二轿厢反绳轮组连接。
本实用新型电梯曳引装置适用大轿厢汽车电梯、大吨位载货电梯。以减小在电梯因大曳引比(如8:1或者4:1)在轿厢启动前后不平衡的难题。相比传统电梯绕绳方式,此方式有效减小了电梯轿厢在启动瞬间提拉不平衡的的问题和轿厢偏载引起的启动后轿厢倾斜的问题,因而可满足了大吨位载货电梯和大轿厢汽车电梯的需求。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电梯曳引装置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电梯曳引装置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电梯曳引装置,曳引机1固定在机房搁梁2上,对重机构3沿着对重导向装置上下运行,轿厢机构4沿着轿厢导向装置上下运行。电梯钢丝绳5通过先通过第二对重反绳轮组6,绕上对重导向轮组7在通过对第一对重反绳轮组8,通过曳引机1及导向轮9,向下通过第一轿厢反绳轮组10,往向上通过轿厢导向轮组11、向下通过第二轿厢反绳轮组12,最后固定在机房搁梁2上。
此电梯钢丝绳的优点在于,所有轿厢及对重反绳轮,都固定在一条直线上,当轿厢启动时候不会有因曳引比大而引起的轿厢提拉速度不均匀引起的轿厢倾向现象。
以上已对本实用新型创造的较佳实施例进行了具体说明,但本实用新型创造并不限于实施例,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违背本实用新型创造精神的前提下还可作出种种的等同的变型或替换,这些等同的变型或替换均包含在本申请权利要求所限定的范围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德圣米高电梯有限公司,未经上海德圣米高电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21419909.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电梯减震对重框架
- 下一篇:一种电梯门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