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新型铲式担架有效
申请号: | 201621420464.9 | 申请日: | 2016-12-14 |
公开(公告)号: | CN206566101U | 公开(公告)日: | 2017-10-20 |
发明(设计)人: | 张艳峰 | 申请(专利权)人: | 张艳峰 |
主分类号: | A61G1/003 | 分类号: | A61G1/003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65000 黑龙江省大*** | 国省代码: | 黑龙江;2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新型 担架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救护器械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新型铲式担架。
背景技术
周知,铲式担架有别于一般的担架,它可以分别将两块板插入到病人身体下面,扣合后抬起,可以最大限度的减少在搬运过程中对病人造成的二次伤害,近几年来,铲式担架根据实际需要,逐渐发展为铝合金形式和塑料形式两种,因塑料形式较轻,搬抬比较方便,故近几年比较普及,但是,现有的塑料铲式担架存在弊端,其主要体现在1.强度低,在搬抬重量较重的病人时,存在弯曲变行的隐患;2.连接点处采用铝合金连接件直接配合,因铝合金之间摩擦容易产生碎屑,导致连接点处不滑润,影响使用;3.现有的铲式担架无头部固定装置,搬抬病人时,无保护装置。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非常有必要设计一款新型铲式担架,通过结构上的优化,避免以上使用问题的产生。
发明内容
鉴于以上所述现有技术的缺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新型铲式担架,以解决现有塑料铲式担架强度低,使用不灵活、防护性能差的弊端。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新型铲式担架,其包括前后两个担架主体,前后两个担架主体对称设计,所述的担架主体包括一个担架底板,担架底板周边的内部镶有半圈承重管,所述的承重管为椭圆形铝合金管,承重管内部设有加强筋,所述的担架主体的右侧,承重管端部插装有一个铝合金卡扣,前后两片担架主体通过铝合金卡扣的卡装实现组合;铝合金卡扣的左侧,两个担架主体的担架底板上固定有一片垫板,所述的垫板上方固定有一片长方形的连接板,所述的连接板将前后两片担架主体连接,连接板的前后两部分各设置有一层双面粘布,所述的两片双面粘布上各粘和固定有一个头部固定块;所述的担架底板的左侧,其承重管与担架底板端面上各插装有一个润滑连接环,所述的润滑连接环插装在承重管和担架底板内部,所述的承重管的后方,担架主体上设置有一个固定孔,所述的固定孔和润滑连接环共同固定有一个转向接头,所述的转向接头和腿部固定连接杆连接。
所述的垫板以及连接板上,其靠近承重管的一端均设置有一排扎带固定孔,可通过在扎带固定孔上使用扎带或连接绳将垫板以及连接板固定在担架主体上。
所述的润滑连接环为聚四氟乙烯材质,其设置在承重管内部,组装时固定在转向接头和承重孔之间。
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通过在担架主体的边缘内部设置承重管,并且承重管为椭圆形管,其内部设有加强筋,有效的增加了担架主体的承重能力;再通过在承重孔端部设置润滑连接环,避免连接时铝材质的承重管直接和铝材质的转向接头连接,使前后担架主体的组装更快捷灵活;本实用新型再通过在担架底板的左、右端设置垫板以及连接板,在连接板的顶部粘合头部固定块,通过头部固定块将病人的头部保护,有效避免病人在运输过程中受到伤害。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单片担架主体和头部固定块组装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单片担架主体和垫板组装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单片担架主体端部截面结构示意图;
图中,1、担架主体,2、担架底板,3、承重管,4、铝合金卡扣,5、连接板,6、头部固定块,7、转向接头,8、腿部固定连接杆,9、垫板,10、承重管,11、润滑连接环,12、固定孔,13、扎带固定孔,14、双面粘布,15、加强筋。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张艳峰,未经张艳峰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21420464.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透镜驱动装置、照相装置与电子设备
- 下一篇:一种激光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