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可编程电阻电路及板卡有效
申请号: | 201621421344.0 | 申请日: | 2016-12-22 |
公开(公告)号: | CN206322016U | 公开(公告)日: | 2017-07-11 |
发明(设计)人: | 王伊钿;王永庭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经纬恒润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5B23/02 | 分类号: | G05B23/02 |
代理公司: | 北京集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11227 | 代理人: | 王宝筠 |
地址: | 100101 北京***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可编程 电阻 电路 板卡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可编程电阻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可编程电阻电路及板卡。
背景技术
随着车辆及航天器的快速发展,ECU(Electronic Control Unit,电控单元)的复杂程度快速增加,其控制算法与功能不断增强,因此,基于软件算法模型的HIL(hardware-in-the-loop,硬件回路)仿真测试设备正逐步满足更为复杂的测试需求,在国内外各大汽车厂商中逐渐流行。
目前,在机车车辆、航空航天领域所使用的温度传感器、压力传感器等,一般都采用电阻式传感器,传感器的电阻值是随着温度或压力的变化而变化的。与ECU相连接的温度传感器、压力传感器等,在ECU研发调试和测试阶段一般用不同阻值的电阻,来模拟传感器检测的温度、压力等物理量的变化。
由于使用不同阻值的固定电阻来模拟传感器,其可操作性差,且不能模拟物理量的变化率,因此,无法满足软件算法模型毫秒级的数据更新速率。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可编程电阻电路及板卡,以解决现有技术中无法满足软件算法模型毫秒级的数据更新速率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申请提供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可编程电阻电路,包括:通信接口、FPGA控制电路、光耦驱动电路、光耦阵列及电阻网络;其中:
所述通信接口的一端与所述FPGA控制电路的一端相连;所述通信接口的另一端作为所述可编程电阻电路的信号端;
所述FPGA控制电路的另一端与所述光耦驱动电路的输入端相连;
所述光耦驱动电路的输出端与所述光耦阵列中各个光耦的发光二极管阳极一一对应相连;
各个所述光耦的光探测器分别与所述电阻网络中的各个电阻一一对应并连;
所述电阻网络的两端作为所述可编程电阻电路的电流输入端和电流输入端。
优选的,所述通信接口为基于PXIe规范的通信接口。
优选的,所述光耦驱动电路为移位寄存器阵列。
优选的,所述电阻网络包括:N个并联的电阻通道;N为正整数;
各个所述电阻通道包括M个串联的电阻;M为大于预设值的正整数;
所述光耦阵列包括N×M个光耦。
优选的,N为10,M为19。
优选的,各个所述电阻通道中的M个电阻按照8421编码方式排列电阻值。
优选的,还包括:电源与N个电流监测电路;其中:
N个所述电流监测电路分别与所述电源及所述FPGA控制电路相连;且N个所述电流监测电路分别与N个所述电阻通道一一对应相连。
优选的,所述电流监测电路包括:第一光耦、第二光耦、第一电阻、第二电阻、第三电阻及第四电阻;其中:
所述第一电阻与所述第一光耦的光耦探测器串联于相应的所述电阻通道中;
所述第一电阻的一端通过所述第二电阻与所述第二光耦的发光二极管阳极相连;
所述第一电阻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光耦的发光二极管阴极相连;
所述第二光耦的光耦探测器正极分别与所述第三电阻的一端及所述FPGA控制电路相连;
所述第三电阻的另一端与所述电源相连;
所述第一光耦的发光二极管阳极与所述电源相连;
所述第一光耦的发光二极管阴极通过所述第四电阻与所述FPGA控制电路相连。
一种可编程电阻板卡,集成设置有上述任一所述的可编程电阻电路。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所述可编程电阻电路,通过通信接口收发通信信号,由FPGA控制电路控制光耦驱动电路,实现对于光耦阵列中各个光耦的控制,当光耦中的光探测器闭合时,即可将电阻网络中相应的电阻旁路,实现对于该可编程电阻电路的电阻值的改变;也即以光耦实现对于电阻值的改变,由于光耦具备寿命长和响应速度快的特点,能够满足HIL设备中毫秒级的仿真周期,进而能够满足软件算法模型毫秒级的数据更新速率。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内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内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可编程电阻电路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提供的可编程电阻电路的结构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提供的可编程电阻电路的另一结构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经纬恒润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北京经纬恒润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21421344.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