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漂浮物清洁船有效
申请号: | 201621421460.2 | 申请日: | 2016-12-23 |
公开(公告)号: | CN206646473U | 公开(公告)日: | 2017-11-17 |
发明(设计)人: | 廖志青;韩伟;颜建;范汝健;庄宇业;杨国强;徐俊成;莫泽生;曾奕雄;吴志鹏 | 申请(专利权)人: | 华南理工大学广州学院 |
主分类号: | E02B15/10 | 分类号: | E02B15/10;B63B35/32 |
代理公司: | 广州中浚雄杰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44254 | 代理人: | 李肇伟 |
地址: | 510800 ***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漂浮 清洁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清洁船,尤其是一种漂浮物清洁船。
背景技术
水葫芦、莲子草、绿萍、生活杂物等水面漂浮物成为农业、水利、环保的头号敌人,限制了水体的流动,水体没有阳光照射,变得发臭,使水体中的溶氧量减少,抑制了浮游生物的生长,破坏了河涌生态环境。由于造成堵塞,水体不能自由流动,各种污染源如重金属元素及其对人体危害的其它微量元素不能有效清除,人直接或间接吸纳到有污染的水源。所以需要对这些水面漂浮物定期进行清理。现有一般依靠人工的方式进行清理,或在岸边利用打捞工具对漂浮在岸边的漂浮物进行清理,或开船在水面上进行搜索并清理;无论是哪种清理方式,人的劳动强度大。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漂浮物清洁船,提高漂浮物的清理效率,降低劳动强度。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漂浮物清洁船,包括船体、置于船体中的支撑架、设置在船体的聚拢收集装置、设置在船体上的提升输送装置、收集筐和设置在船尾的动力系统;所述聚拢收集装置与提升输送装置的输入端对接,提升输送装置的输出端与收集筐对接;
所述聚拢收集装置包括设置在清洁船船头的两块导向板和驱动两块导向板开合的驱动机构;所述支撑架包括设置在船头两侧的安装柱;两导向板呈V形分布且分别对应两侧的安装柱,两导向板之间形成漂浮物进入口,所述导向板的一端通过铰接机构铰接在安装柱上;所述导向板与安装柱之间设有弹簧,弹簧的一端与安装柱连接,另一端与导向板连接;所述驱动机构包括伸缩臂、拉绳和驱动伸缩臂的直线电机,所述拉绳的两端分别与两导向板连接,所述伸缩臂的前端连接在拉绳的中间位置;
所述提升输送装置包括被动输送辊、主动输送辊、驱动主动输送辊旋转的提升电机和输送网带,所述输送网带的两端分别套在主动输送辊和被动输送辊上,所述输送网带呈倾斜设置,所述主动输送辊和被动输送辊固定在支撑架上;
所述动力系统包括电动机、与电动机提供电能的电池组、与电动机输出轴连接的螺旋桨和驱动电动机旋转的旋转机构。
作为改进,所述导向板包括骨架和设置在骨架上的面板,所述面板呈长方形,所述骨架包括上横杆、下横杆和设置在上横杆与下横杆之间的连接杆。
作为改进,所述铰接机构包括设置在安装柱侧面且呈上下设置的上铰接座和下铰接座,所述上横杆与上铰接座铰接,下横杆与下铰接座铰接。
作为改进,所述上横杆上设有第一挂孔和第二挂孔,所述弹簧的一端钩挂在第一挂孔内,拉绳的一端钩挂在第二挂孔内。
作为改进,所述上铰接座和下铰接座的一侧设有限制导向板转动角度的限位块。
作为改进,所述主动输送辊包括第一芯轴和设置在第一芯轴外的第一橡胶套;所述被动输送辊包括第二芯轴和设置在第二芯轴外的第二橡胶套。
作为改进,所述旋转机构包括与电动机连接的转向轴、转向电机、与转向电机输出轴连接的第一皮带轮和套在转向轴上的第二皮带轮;所述第一皮带轮与第二皮带轮之间通过皮带连接。
作为改进,所述转向电机固定在支撑架上,支撑架的后端设有两个上下设置的轴承座,所述转向轴枢接在轴承座内。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所带来的有益效果是:
利用导向板的导向作用,能较大范围的对水面上的漂浮物进行收集;进入漂浮物进入口的漂浮物在两侧导向板的作用下无法扩散,而且逐渐往清洁船方向聚拢;清洁船行驶使,漂浮物相对清洁船具有一定速度,使漂浮物可以顺利进入提升输送装置,通过提升输送装置将漂浮物输送至收集筐进行收集,进而完成漂浮物的清理,降低人的劳动强度。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俯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立体图。
图3为图2的A处放大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说明书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如图2所示,一种漂浮物清洁船,包括船体5、置于船体5中的支撑架4、设置在船体5的聚拢收集装置1、设置在船体5上的提升输送装置2、收集筐和设置在船尾的动力系统3;所述聚拢收集装置1与提升输送装置2的输入端对接,提升输送装置2的输出端与收集筐对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华南理工大学广州学院,未经华南理工大学广州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21421460.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