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强度改善的圆底锅有效
申请号: | 201621423691.7 | 申请日: | 2016-12-23 |
公开(公告)号: | CN206612556U | 公开(公告)日: | 2017-11-07 |
发明(设计)人: | 李泳 | 申请(专利权)人: | 余姚市赫玛涂料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47J27/00 | 分类号: | A47J27/00;A47J36/00;A47J45/06;A47J36/02 |
代理公司: | 广州市华学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44245 | 代理人: | 罗啸秋,裘晖 |
地址: | 315460 浙江***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强度 改善 圆底锅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炊具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强度改善的圆底锅。
背景技术
圆底锅大多采用铸铁制造,中国是全世界使用圆底锅最为广泛的国家,其适用于中餐烹饪。
铸铁铸造的圆底锅存在着锅壁薄、导热快、结构轻等优势,同样存在着容易破碎的现实问题。
如何对于传统的圆底锅进行附加性的改造,使之强度得到提高是本领域技术人员需要考虑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强度改善的圆底锅。
本实用新型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强度改善的圆底锅,包括锅体,所述的锅体上设有与锅体固定连接的把手,所述的把手下方固定连接有一弹性片,所述的弹性片的末端与锅体外表面接触。
在上述的强度改善的圆底锅中,所述的弹性片的末端为与锅体外表面适应的弧形的支撑片。
在上述的强度改善的圆底锅中,锅体外围以可拆卸的方式套设有一个用于加强锅体强度的加强圈,所述的加强圈的内表面与锅体外表面相贴合,所述的加强圈的下侧边缘连接有多个沿锅体外表面向下延伸的导流片,所述的导流片为波浪形。
在上述的强度改善的圆底锅中,所述的支撑片位于加强圈的下方。
在上述的强度改善的圆底锅中,所述的加强圈距离锅体顶部的垂直距离为0.2~0.4倍锅体垂直高度。
在上述的强度改善的圆底锅中,所述的导流片为铝合金导流片,所述的导流片的数量为6~20片。
在上述的强度改善的圆底锅中,所述的导流片的下端距离锅体底部的垂直距离为0.4~0.5倍锅体垂直高度。
在上述的强度改善的圆底锅中,所述的导流片在锅体轴线上的投影高度为0.1~0.3倍锅体垂直高度。
在上述的强度改善的圆底锅中,所述的加强圈的外表面设有环状加强筋。
在上述的强度改善的圆底锅中,所述的导流片上设有多个导流孔。
本实用新型的强度改善的圆底锅具有如下优点及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的把手下部设有一个弹性片,这样可以通过把手对圆底锅产生额外的支撑,避免了在颠锅或端锅的过程中,局部受力导致的把手和锅体接触的位置破裂。本方案的弹性片通常优选于弧形的钢制材料制成具有一定弯曲后回复性能的弹性钢片。
(2)本实用新型进一步将弹性片和加强圈结合,可以最大限度的提高锅体的强度,实现了对传统的圆底锅的结构加强型的改进。同时本方案采用可拆卸的方式安装加强圈于锅体外表面,这样可以实现对现有的圆底锅的改造,提高其强度,并且本方案并不是简单的对强度进行加强,还对其导热效果进行进一步加强;众所周知的,同样厚度和材质的平底锅的导热性能会优于圆底锅,其原因在于圆底锅受热均匀但是聚热难度大,本方案通过波浪形的导流片可以提高火焰的滞留效果,提高尾焰对锅体加热的效果。
(3)本实用新型进一步对加强圈的位置和导流片的高度进行进一步限定,这样可以兼顾锅体加强和导热增加的双重统一;特别的是,当导流片在锅体轴线上的投影高度为0.2倍锅体垂直高度,导流片下端距离锅体底部的垂直距离为0.4倍锅体垂直高度,加强圈距离锅体顶部的垂直距离为0.4倍左右的锅体垂直高度时,其能够有效利用尾焰预热且达到了对锅体的强度的显著加强,并且避免了导流片过长对于烹饪过程中如颠勺等菜肴加工操作产生的阻碍。
(4)本实用新型为了进一步提高尾焰利用效果,匠心独到的在导流片上设置导流孔,可以将沿波浪形的导流片上升的热空气导入到导流孔中,提高尾焰滞留效果。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主视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仰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导流片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图1中局部A的放大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及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描述,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不限于此。
实施例
如图1至图4所示,一种强度改善的圆底锅,包括锅体1,所述的锅体1上设有与锅体1固定连接的把手6,所述的把手6下方固定连接有一弹性片7,所述的弹性片7的末端与锅体1外表面接触,具体来说,所述的弹性片7的末端为与锅体1外表面适应的弧形的支撑片8;
本实施例的把手6下部设有一个弹性片7,这样可以通过把手6对圆底锅产生额外的支撑,避免了在颠锅或端锅的过程中,局部受力导致的把手6和锅体1接触的位置破裂。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余姚市赫玛涂料有限公司,未经余姚市赫玛涂料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21423691.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印刷设备的出料机构
- 下一篇:一种纸板自动错位堆叠设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