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加热降低VOC的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621424414.8 | 申请日: | 2016-12-23 |
公开(公告)号: | CN206325379U | 公开(公告)日: | 2017-07-14 |
发明(设计)人: | 王伟;董春华;李炳林 | 申请(专利权)人: | 德阳永盛无纺制品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1D53/74 | 分类号: | B01D53/74 |
代理公司: | 成都天嘉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51211 | 代理人: | 张吉 |
地址: | 618000***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加热 降低 voc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去除挥发性物质的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加热降低VOC的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汽车进入家庭步伐的加快,车内空气污染问题越来越受到关注。其主要
原因,一是社会公众的环境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不断提高,对直接关系身体健康
的车内空气质量日益关注;二是消费者对汽车舒适性和感观的要求越来越高,汽
车生产企业和装饰企业在设计、生产汽车和提供汽车装饰服务时,为迎合消费者
的要求,不断提高车内设施的装饰水平及车厢密闭性,使车内空气污染物更容易
聚积而产生污染。
车内空气质量问题成因比较简单,主要是汽车内饰材料释放的有害物质。车
内空间狭小、密闭性好,车内空气与驾乘人员直接接触,车内空气污染对驾乘人
员的健康有重大影响。虽然车内空气污染程度可能会随着车体材料中有害物质的
不断释放而有所减轻,但是在一般情况下,车辆从制造完成到交付给用户使用的
间隔只有几天到几周的时间,加上车辆在库存和运输过程中,乘员舱都处于与外
界环境隔绝的密闭状态,这段车辆储运的过程根本不足以充分释放和清除车内污染。往往用户开始使用新车的时候,也是车内空气污染最为严重的时期。虽然目前市场上有各种声称能够消除车内污染的方法和技术手段,但是其有效性往往难以验证。用户也不可能将车辆闲置起来,等到车内污染物消减以后才开始使用新车,因此,在很多情况下包括孕妇、病人和儿童等敏感个体都可能受到车内污染的影响。车内空气污染物的成分较为复杂,有关机构进行的检测和研究情况表明,车内空气中存在的挥发性有机物有几百种之多,包括烃类、醛类、酮类物质等,主要有苯、甲苯、乙苯、二甲苯、苯乙烯、甲醛、乙醛、丙烯醛等污染物。车内空气污染状况与车辆制造工艺和零部件种类有直接关系,影响较大的有汽车仪表板总成、车门内饰板、地毯、顶棚、汽车线束、座椅总成等。
车用无纺布在汽车内饰材料中占据了较大的比例,包括车用地毯、顶棚毡、衣帽搁板用毯、行李箱毯等,其中含有VOC和其他挥发性物质。
VOC是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latile organic compounds)的英文缩写。挥发性有机化合物是除CO、CO2、H2CO3、金属碳化物、金属碳酸盐和碳酸铵外,任何参加大气光化学反应的碳化合物。
国家知识产权局于2014年08月27日公开了申请号为CN201420141847.7,专利名称为一种VOC去除装置的实用新型专利,包括干燥等待室、干燥室、冷却排气室、排气装置、气动帘装置和热风循环装置,所述干燥室设置在所述干燥等待室和冷却排气室之间,所述气动帘装置分别设在所述干燥室与干燥等待室之间和所述干燥室与冷却排气室之间,所述排气装置分别设置在所述干燥等待室和冷却排气室的顶部,所述热风循环装置设置在所述干燥室的顶部。
上述现有技术对降低VOC的处理时间长,且无法进行连续化生产。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加热降低VOC的装置,实现短时间、连续化降低汽车内饰无纺布中易挥发的VOC的目的。
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加热降低VOC的装置,包括烘房和对烘房进行加热的加热装置,烘房内部设置有圆网滚筒,烘房侧面设置有烘房开口,所述圆网滚筒的侧面与烘房开口正对;圆网滚筒的一侧安装抽风机,抽风机与排风装置连接;还包括设置在烘房开口外端的下布辊和上布辊。
本实用新型所述烘房开口位于圆网滚筒轴的中垂线上。
本实用新型所述下布辊和上布辊平行设置,分别位于烘房开口的上下两端。
本实用新型所述加热装置与圆网滚筒之间设置有带网眼的隔板。
本实用新型所述下布辊和上布辊分别通过连接件与烘房外壁连接。
本实用新型所述排风装置为净化排风筒。
本实用新型所述加热装置为天然气燃烧器,天然气燃烧器上连接喷嘴。
本实用新型所述圆网滚筒表面带有网眼且两端封闭,一端安装带动圆网滚筒转动的电机。
本实用新型所述抽风机与排风装置通过管道连接。
本实用新型带来的有益效果有:
1、本实用新型高效利用热能风能,在短时间内将单层及多层复合的汽车内饰无纺布在圆网滚筒中展开,加热将其易挥发的VOC释放,随着热风被带出无纺布内部,从而降低汽车内饰无纺布VOC的含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德阳永盛无纺制品有限公司,未经德阳永盛无纺制品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21424414.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