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声频功率放大器有效
申请号: | 201621424499.X | 申请日: | 2016-12-23 |
公开(公告)号: | CN206559322U | 公开(公告)日: | 2017-10-13 |
发明(设计)人: | 肖永辉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州辉群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3F1/52 | 分类号: | H03F1/52;H03F3/21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510000 广东省广州市***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声频 功率放大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声频功率放大器,属于声频放大设备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声频功率放大器主要是将音源器材输入的较微弱信息进行放大后产生足够大的电流去推动扬声器进行声音的重放。现在的声频功率放大器普遍存在稳定性和安全性不好的缺点,影响声频功率放大器的使用。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为了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种声频功率放大器。
本实用新型可以通过采取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
一种声频功率放大器,包括前置推动放大电路、互补对称放大电路和保护电路,前置推动放大电路的输入端与信号源连接,其输出端与互补对称放大电路的输入端连接,互补对称放大电路的输出端通过保护电路与音频输出接口连接,保护电路包括采样电阻、比较器、控制三极管和继电器,采样电阻的一端接在音频输出接口处,其另一端通过比较器与控制三极管的基极连接,控制三极管的发射极接地,其集电极与继电器的线圈端连接,继电器的控制端连接互补对称放大电路的输出端和音频输出接口之间。
优选的是,所述互补对称放大电路包括多组功率管,每组功率管包括第一功率管和第二功率管,第一功率管的集电极和第二功率管的发射集并在前置推动放大电路的输出端的两端,第一功率管的基极与第二功率管的集电极连接,第一功率管的发射极与第二功率管的基极和发射极连接,每组功率管的第一功率管的基极共接。
优选的是,所述前置推动放大电路包括多个三极管和多个第三功率管,第三功率的集电极和发射集并在信号源的两端,其基极与三极管的集电极连接,三极管的基极接在第三功率管的发射极,其发射极接在信号源的一端。
与现有技术相比较,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将前置推动放大电路、互补对称放大电路和保护电路依次连接在声频的输入接口和音频输出接口,利用保护电路的采样信息通过比较器进行电压比较后由控制三极管控制继电器的控制端脚的导通,使声频功率放大器能在安全状态下对声源进行放大输出,既实现了声源放大功能,又能有效地保护功率放大器本身,增加其使用寿命。本实用新型的声频功率放大器结构简单,操作方便,安全性和稳定性高,适合多种场合使用。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声频功率放大器的电路框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声频功率放大器的前置推动放大电路的A部分的电路原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声频功率放大器的前置推动放大电路的B部分的电路原理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声频功率放大器的互补对称放大电路的电路原理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声频功率放大器的保护电路的电路原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详细描述。
如图1至图5所示,一种声频功率放大器包括前置推动放大电路1、互补对称放大电路2和保护电路3,前置推动放大电路1的输入端与信号源4连接,其输出端与互补对称放大电路2的输入端连接,互补对称放大电路2的输出端通过保护电路3与音频输出接口5连接。前置推动放大电路1将输入的声频信号进行前级放大后推送到互补对称放大电路2进行二次放大,再由保护电路3控制互补对称放大电路2与音频输出接口5连接推动扬声器进行声音重放。
前置推动放大电路1包括多个三极管Q27~Q31和多个第三功率管Q16~Q20,第三功率Q16~Q20的集电极和发射集并在信号源的两端,其基极分别与三极管Q27~Q31的集电极连接,三极管Q27~Q31的基极接在第三功率管Q16~Q20的发射极,其发射极接在信号源的 一端,三极管Q27~Q3控制第三功率管Q16~Q20对声频信号进行前置推动放大。
互补对称放大电路2包括5组功率管,该5组功率管包括功率管Q10~Q13、Q6、Q22~Q26,该5组功率连接方式相同,在此描述其中一组的连接方式。该组功率管包括第一功率管Q10和第二功率管Q22,第一功率管Q10的集电极和第二功率管Q22的发射集并在前置推动放大电路的输出端的两端,第一功率管Q10的基极与第二功率管Q22的集电极连接,第一功率管Q10的发射极与第二功率管Q22的基极和发射极连接,每组功率管的第一功率管Q10~Q13、Q6的基极共接,由该5组功率管组成互补对称放大电路对声频信号进行二次放大,以供声频接口输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州辉群智能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广州辉群智能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21424499.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煤化工废水的同步除钙镁硅预处理装置
- 下一篇:双定子锥形永磁同步轮毂电机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