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管道穿越保护片材有效
申请号: | 201621425101.4 | 申请日: | 2016-12-23 |
公开(公告)号: | CN206398264U | 公开(公告)日: | 2017-08-11 |
发明(设计)人: | 佘德云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玖尚新材料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16L57/02 | 分类号: | F16L57/02;F16L57/06;F16L58/10 |
代理公司: | 南京钟山专利代理有限公司32252 | 代理人: | 戴朝荣 |
地址: | 212132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管道穿越 保护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片材,尤其涉及一种管道穿越保护片材。
背景技术
管道穿越工程,运输管道采用水下或地下敷设方式通过河流、湖泊以及铁路、公路等地段的管道线路工程。
管道在水下或地下的环境中易被腐蚀,一般是通过涂覆防腐涂层的方式加以保护,但是这种方式保护期限较短,长时间使用仍然存在安全隐患。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了一种管道穿越保护片材,加工方便、自重较轻、抗拉强度和耐候性较高,包覆在管道外部,很好的起到了保护的作用。
具体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管道穿越保护片材,自上而下依次包括上承载膜、外环氧乙烯基酯基层、玻璃纤维增强层、玻璃纤维缝编毡、内环氧乙烯基酯基层和下承载膜,所述外环氧乙烯基酯基层的厚度为h1,玻璃纤维增强层的厚度为h2,玻璃纤维缝编毡的厚度为h3,内环氧乙烯基酯基层的厚度为h4,h1=h3=2*h4=3*h2。
上述一种管道穿越保护片材,其中,所述玻璃纤维增强层由若干长度为10-25mm的第一玻璃纤维组成,第一玻璃纤维的直径为5-10μm。
上述一种管道穿越保护片材,其中,所述玻璃纤维缝编毡由若干长度为20-45mm玻璃纤维无捻粗纱组成,玻璃纤维无捻粗纱的直径为15-30μm。
上述一种管道穿越保护片材,其中,所述上承载膜为黑色PET薄膜,所述下承载膜为透明FPC承载膜。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本实用新型未使用状态时为柔软材质,需要使用时,撕开下承载膜,将本保护片材包绕在管道外部,一边包绕一边撕开上承载膜,在紫外光的固化作用下,使保护片固化固定在管道外部,既增加了管道的强度,具有防腐蚀、耐磨损、抗物理冲击和环境防护的作用,更加安全可靠。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剖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中的外环氧乙烯基酯基层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更加清晰明确,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描述,任何对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技术特征进行等价替换和常规推理得出的方案均落入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
附图标记
上承载膜1、外环氧乙烯基酯树脂层2、玻璃纤维增强层3、玻璃纤维缝编毡4、内环氧乙烯基酯树脂层5、下承载膜6、上基层7、下基层8、第一凹槽9、第一缓冲通道10、第二凹槽11、第二缓冲通道12、纳米硼纤维13。
实施例一
如图所示的一种管道穿越保护片材,自上而下依次包括上承载膜1、外环氧乙烯基酯树脂层2、玻璃纤维增强层3、玻璃纤维缝编毡4、内环氧乙烯基酯树脂层5和下承载膜6,所述外环氧乙烯基酯树脂层的厚度为h1,玻璃纤维增强层的厚度为h2,玻璃纤维缝编毡的厚度为h3,内环氧乙烯基酯树脂层的厚度为h4,h1=h3=2*h4=3*h2;所述玻璃纤维增强层由若干长度为18mm的第一玻璃纤维组成,第一玻璃纤维的直径为8μm;所述玻璃纤维缝编毡由若干长度为35mm玻璃纤维无捻粗纱组成,玻璃纤维无捻粗纱的直径为24μm,玻璃纤维无捻粗纱的直径为第一玻璃纤维直径的3倍;所述上承载膜为黑色PET薄膜,所述下承载膜为透明FPC承载膜。
实施例二
如图所示的一种管道穿越保护片材,自上而下依次包括上承载膜、外环氧乙烯基酯树脂层、玻璃纤维增强层、玻璃纤维缝编毡、内环氧乙烯基酯树脂层和下承载膜,所述外环氧乙烯基酯树脂层的厚度为h1,玻璃纤维增强层的厚度为h2,玻璃纤维缝编毡的厚度为h3,内环氧乙烯基酯树脂层的厚度为h4,h1=h3=2*h4=3*h2;所述玻璃纤维增强层由若干长度为12mm的第一玻璃纤维组成,第一玻璃纤维的直径为6μm;所述玻璃纤维缝编毡由若干长度为28mm玻璃纤维无捻粗纱组成,玻璃纤维无捻粗纱的直径为18μm,玻璃纤维无捻粗纱的直径为第一玻璃纤维直径的3倍;所述上承载膜为黑色PET薄膜,所述下承载膜为透明FPC承载膜。
所述外环氧乙烯基酯树脂层包括上基层7和下基层8,上基层的下表面上设有长方体结构的第一凹槽9,第一凹槽上方均匀设有若干截面为半圆形结构的第一缓冲通道10,下基层的上表面上设有若干长方体结构的第二凹槽11,第二凹槽下方均匀设有若干截面为圆弧形结构的第二缓冲通道12;所述上基层和下基层相对压合成型,使第一凹槽与第二凹槽拼接成一个长方体结构的缓冲腔,缓冲腔内设有一层纳米硼纤维13,所述第一缓冲通道与第二缓冲通道交替设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玖尚新材料有限公司,未经江苏玖尚新材料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21425101.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