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3D结构的手机壳体有效
申请号: | 201621425526.5 | 申请日: | 2016-12-23 |
公开(公告)号: | CN206596033U | 公开(公告)日: | 2017-10-27 |
发明(设计)人: | 翁永士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莞市汇诚塑胶金属制品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M1/02 | 分类号: | H04M1/02 |
代理公司: | 东莞市冠诚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44272 | 代理人: | 张作林 |
地址: | 523000 广东省东莞***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结构 手机 壳体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壳套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3D结构的手机壳体。
背景技术
随着移动通讯终端的发展,例如手机,已成为日常个人消费类电子产品。根据广大使用者形成的市场需求,例如手机这类移动通讯终端的外观及外观结构件的纤薄化与精致化将逐渐引领当今及未来移动通讯装置的发展方向。目前,在3D结构的手机面壳及后盖的生产加工中,实现的方式有注塑和玻璃高压成型,前者虽然工艺成熟,但因在外观设计上可实现效果较少,现已在主流设计中被淘汰;而后者是新工艺,虽然有较大的市场需求,但因工艺成熟度还不够,良品率低、造价太高,制品存在易碎的安全问题。因此,造成该工艺在手机的批量生产上难以普及,在行业中推广运用尚需时日。
目前市场出现的手机外壳通常采用简单的印刷图案来实现对手机的外壳表面的装饰,或者采用喷涂工艺来美化手机的外壳,然而该类工艺的手机在使用一段时间之后,由于碰撞和划伤将严重影响到手机的外观。
目前针对3D结构的手机壳体存在的易碎以及耐用度问题还没有一种简单有效的方案。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3D结构的手机壳体,用于解决玻璃的手机壳体易碎的问题。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方面,提供了一种3D结构的手机壳体,包括面壳本体以及底壳本体,所述面壳本体以及底壳本体均包括由透明材料形成且具有外透光面和内透光面的板材层、形成于所述外透光面预定厚度的硬化层、形成于所述内透光面任意局部位置的局部印刷层、形成于内透光面并覆盖所述局部印刷层的纹理转印层、以及依次与纹理转印层相叠加的真空电镀层和印刷油墨层;
所述面壳本体上形成有供屏幕亮光透出以及外部环境光射入的透明区域,其中,所述局部印刷层、纹理转印层、真空电镀层以及印刷油墨层形成于所述板材层的所述透明区域外的其它区域;所述印刷油墨层为不透光层,所述纹理转印层形成为在有光线从所述板材层透射的条件下从面壳本体以及底壳本体外面能够观察到其上的图案。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的面壳本体与底壳本体均为高压成型的曲面片材,所述透明材料选自聚碳酸酯、聚氯乙烯、聚甲基丙烯酸甲酯、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聚氯乙烯以及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共聚物合金中的至少一种。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优选方案,所述板材层与纹理转印层各对应形成于同一片材的正反面。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优选方案,所述硬化层为UV液体胶层、热熔胶层、压敏胶层、环氧树脂粘结胶层或厌氧胶水层中的一种。
由此,在根据本实用新型的3D结构的手机壳体中,可以通过变换所述纹理转印层、局部印刷层以及印刷油墨层的图案内容,来获得不同的外观视觉效果,从而可以根据使用者的需求,进行定制,从而最大程度上满足使用者个性化的需求。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3D结构的手机壳体外观美观,一方面,在具备媲美玻璃的透光性能同时,能承受较大的冲击力而不会碎裂,解决使用过程中的耐用度问题,以及符合人的手部的人体工程学,并满足消费者的个性化需求。
下面结合附图与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附图说明
附图是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下面的具体实施方式一起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在附图中。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手机面壳或底壳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具体实施例和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在以下的描述中阐述了更多的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实用新型,但本实用新型显然能够以多种不同于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实用新型内涵的情况下根据实际应用情况作类似推广、演绎,因此不应以此具体实施例的内容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莞市汇诚塑胶金属制品有限公司,未经东莞市汇诚塑胶金属制品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21425526.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耳机声学腔体结构
- 下一篇:非对称式双片压电纤维惯性驱动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