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安全的抽屉式空气炸锅有效
申请号: | 201621426027.8 | 申请日: | 2016-12-23 |
公开(公告)号: | CN206700038U | 公开(公告)日: | 2017-12-05 |
发明(设计)人: | 朱泽春;潘宏伟;王策 | 申请(专利权)人: | 九阳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47J37/06 | 分类号: | A47J37/06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50117 山***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安全 抽屉 空气 炸锅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空气炸锅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安全的抽屉式空气炸锅。
背景技术
现有空气炸锅的炸锅前面板与炸锅直接连接,炸锅温度较高,通过热传导传递到防护壳上的热量较高,在顾客使用过程中,容易碰到前面板防护壳,有烫伤的可能;同时,防护壳一般使用PP材质,在高温下容易产生变形,使得机器产生使用缺陷。空气炸锅利用热风循环来加热食物,热风在流动过程中会从炸锅前面板上侧溢出,减少了加热效率,同时对顾客所能触及的防护壳进行了加热,增加了烫伤的风险。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安全、防烫伤的抽屉式空气炸锅。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安全的抽屉式空气炸锅,包括上壳体、位于上壳体下方的下壳体和炸锅,上壳体内设有产生热流的热风装置,炸锅包括外锅,下壳体内设有容纳外锅的空腔,热风装置产生的热流向炸锅内流动以烹饪炸锅内的食物,所述外锅包括前侧壁、后侧壁及连接前、后侧壁的两侧壁和底壁,外锅的前侧壁的外部设有防护壳,防护壳与外锅的前侧壁之间设有隔热架,隔热架与防护壳之间设有隔热腔,所述外锅插入空腔,防护壳外表面的边缘与下壳体外表面平齐。
进一步的,所述隔热腔为隔热架与防护壳之间形成的空腔。
进一步的,所述炸锅还包括设于外锅内的炸篮,所述隔热架设有缺口,所述炸篮设有手柄和插入缺口的定位部,所述手柄上端设有用于分离炸篮与外锅的按钮,所述按钮上方设有防护盖。
进一步的,所述隔热腔的容积大于或等于0.1L。
进一步的,所述隔热腔的宽度为5mm~20mm。
进一步的,所述上壳体内还设有散热风叶和上散热通道,下壳体的底部设有下散热通道,下壳体的表面还设有与下散热通道连通的排风口,散热风叶产生的冷风由上散热通道穿过隔热腔,再穿过下散热通道经排风口排出。
进一步的,所述上壳体与炸锅配合的表面设有上通风孔,上通风孔与上散热通道连通,隔热架上设有与上通风孔连通的上通风进孔,下壳体与炸锅配合的表面设有下通风孔,防护壳的下端设有与下通风孔连通的下通风出孔。
进一步的,所述上、下通风孔均设有多个且间隔设置。
进一步的,所述上、下通风孔的面积大于或等于100mm2。
进一步的,所述排风口的面积大于或等于500mm2。
进一步的,所述隔热架为PBT隔热架或PET隔热架或PA66隔热架或PPS隔热架或PPA隔热架。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后,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优点:
1、通过在外锅的前侧壁的外部设置防护壳,并在防护壳与外锅的前侧壁之间设置隔热架,这样隔热架能有效的减少外锅的热量传导至防护壳上,有效降低了防护壳的热量,实现了双层隔热,避免用户碰到防护壳时而被烫伤,提升了空气炸锅使用时的安全性,且隔热架与防护壳之间还设有隔热腔,这样热量在经过隔热腔时,减缓了热传递,进一步减少了传导至防护壳上的热量,降低了防护壳的温度,进一步提升空气炸锅使用时的安全性。由于设置隔热腔,因此,炸锅内的热量不易流出,使得热量更加集中加热炸锅内的食物,因此热效率更高,减少了烹饪时间。外锅插入空腔,防护壳外表面的边缘与下壳体外表面平齐,因此,空气炸锅的外表面看上去形成一个整体结构,具有良好的视觉效果。
2、隔热腔为隔热架与防护壳之间形成的空腔,空腔内有空气,而空气的导热系数低,这样能很好的减缓外锅的热量传导至防护壳上,有效降低了防护壳的温度,避免用户碰到防护壳时而被烫伤,提升了空气炸锅使用时的安全性。
3、所述炸锅还包括设于外锅内的炸篮,所述隔热架设有缺口,所述炸篮设有手柄和插入缺口的定位部,所述手柄上端设有用于分离炸篮与外锅的按钮,所述按钮上方设有防护盖。有效实现了炸篮的定位,防止热风烹饪食物时引起炸篮的晃动,影响烹饪效果,并且防止炸篮长期晃动引起的变形。由于炸篮与外锅固定,从而使得炸篮与外锅一并抽出,方便操作。通过在按钮上方设置防护盖,有效防止用户误操作引起外锅脱落,有效保障了产品的安全。
4、通过将隔热腔的容积设置成大于或等于0.1L,这样既保证隔热效果,又不会增大炸锅的外形尺寸,保证空气炸锅整体的外形尺寸,且提升了空气炸锅整体的外观性。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九阳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九阳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21426027.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设备检测专用电源接头
- 下一篇:一种双重固定电源线的插头内部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