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可移动的布捆退捆机有效
申请号: | 201621426496.X | 申请日: | 2016-12-23 |
公开(公告)号: | CN206872093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1-12 |
发明(设计)人: | 邱文力;邱煌谊;宋国方 | 申请(专利权)人: | 石狮市恒祥漂染实业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5H16/00 | 分类号: | B65H16/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62700 福建***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移动 布捆退捆机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退捆机,特别涉及一种可移动的布捆退捆机,属五金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在漂染企业里,被加工的原料—坯布都是以环绕的捆的形式进出的。但是成捆的坯布是不能进入染整程序,而是需要将捆状的坯布退捆成条状后,才能进入漂洗及后续工序。传统的退困方法是由人工手工操作,即将捆状的坯布放在一个半圆的容器里,然后由手工将坯布抽到周转箱车里。这样的手工退困操作首先是劳动强度大,坯布捆本身有重量,退困时要让坯布捆在容器里转动才能将环绕的捆状变成条状,虽然属于简单劳动,但是一个班做下来真实腰酸腿疼;其次是工作效率低下,纯粹手工操作,一天能做多少可想而知,因为效率的低下进而增加了企业的用工成本。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手工退困劳动强度大效率低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可移动的布捆退捆机。
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可移动的布捆退捆机,由机架、辊轮机构和电机构成,机架包括两条底梁、两条竖梁、安装平台和两条斜梁,竖梁的下端分别连接在两条底梁的左端,安装平台的左侧边连接在两条竖梁之间的上端,斜梁的下端分别连接在两条底梁的右端,斜梁的上端连接在安装平台的右侧边,斜梁的上面连接有封板构成坯布的滑道,斜梁与底梁交汇处连接有布捆斗,底梁的下面安装有移动轮,辊轮机构包括安装板、辊轮和压紧组件,安装板由两块组成并直立连接在安装平台上面的前后侧,辊轮由上辊轮和下辊轮两个组成并通过轴连接在两块安装板之间,辊轮的轮面为弹性层,压紧组件为弹簧式结构并安装在安装板上端的上辊轮轴和安装板之间,下辊轮一端的轴延伸到安装板外并连接有皮带轮,电机安装在机架一侧并通过皮带连接皮带轮。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采用辊轮将坯布压紧后旋转抽拉代替手工退困操作,在数倍于手工操作效率的基础上,有效降低工人的劳动强度和节省用工成本,与此同时,在底梁的下面设置移动轮,可以将退困机方便移动到布捆集中的地方,有效减少布捆的搬运量进而进一步提高效率、降低劳动强度和节省用工成本。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侧面和局部正面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中1、底梁,2、竖梁,3、安装平台,4、斜梁,5、布捆斗,6、移动轮,7、安装板,8、压紧组件,9、上辊轮,10、下辊轮,11、皮带轮。
具体实施方式
在图1的实施例中,一种可移动的布捆退捆机,由机架、辊轮机构和电机构成,机架包括两条底梁1、两条竖梁2、安装平台3和两条斜梁4,竖梁2的下端分别连接在两条底梁1的左端,安装平台3的左侧边连接在两条竖梁2之间的上端,斜梁4的下端分别连接在两条底梁1的右端,斜梁4的上端连接在安装平台3的右侧边,斜梁4的上面连接有封板构成坯布的滑道,斜梁4与底梁1交汇处连接有布捆斗5,底梁1的下面安装有移动轮6,辊轮机构包括安装板7、辊轮和压紧组件8,安装板7由两块组成并直立连接在安装平台3上面的前后侧,辊轮由上辊轮9和下辊轮10两个组成并通过轴连接在两块安装板7之间,辊轮的轮面为弹性层,压紧组件8为弹簧式结构并安装在安装板7上端的上辊轮9轴和安装板7之间,下辊轮10一端的轴延伸到安装板7外并连接有皮带轮11,电机安装在机架一侧并通过皮带连接皮带轮11。
实施例:首先将容纳坯布条的框车移动到本退困机的左侧,启动电机再将置于布捆斗5的布捆由手工将布捆抽出一端并送到上辊轮9和下辊轮10之间,高速旋转的辊轮将坯布抽拉到框车,布捆被迅速由环绕的捆状被抽拉成条状并自行装入框车。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石狮市恒祥漂染实业有限公司,未经石狮市恒祥漂染实业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21426496.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新型人体感应光控一体灯
- 下一篇:一种节能的迎宾踏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