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气流截止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621429807.8 | 申请日: | 2016-12-25 |
公开(公告)号: | CN206419288U | 公开(公告)日: | 2017-08-18 |
发明(设计)人: | 李朝安 | 申请(专利权)人: | 重庆德运模具制造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15B13/02 | 分类号: | F15B13/02 |
代理公司: | 重庆中之信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50213 | 代理人: | 张景根 |
地址: | 402260 重庆市江津区双*** | 国省代码: | 重庆;8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气流 截止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气流控制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用于控制气流通断的元件。
背景技术
在工业控制中,通常会用到压缩气体推动执行件实现某个功能,通常对执行件之间的连接需要设置截止元件,来控制通断,现有的阀门控制虽然效果较好,但是容易损坏且不易修复,其核心部件阀芯结构复杂,又极易损坏而不易维修,气流进入阀体后会直接对阀芯造成剧烈冲击,久而久之,阀芯容易失效;另一方面,在工业控制中并不是所有控制气流通断的设备元件都需要很高的密闭精度,采用现有的一些气体阀门不仅不能体现其工作性能,造成浪费,由于零件之间配合间隙过小,而且还更容易损坏,对于粗放式的含杂质的气体控制,更加既不实用也不经济。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提供一种气流截止装置,该装置结构简单,便于加工制造和维护,经济、耐用性好。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气流截止装置,包括外壳,所述外壳包括内部均设有轴向贯通凹槽的上外壳和下外壳,所述上外壳和下外壳拼合后两个贯通凹槽形成一个轴向设置、两端开口的空气流道,并在所述外壳的两端各自形成一个完整的法兰板,在每块法兰板上均设有用于连接上外壳和下外壳的紧固螺栓沉孔,每块法兰板上的两螺栓沉孔关于过该法兰板轴线的竖直中心面对称;所述上外壳和下外壳相拼接的端面之间还设有密封平垫;
还包括螺纹表面缠绕有密封填料的调节螺栓,所述调节螺栓位于所述下外壳底部的螺纹沉孔内,调节螺栓由下而上地拧入所述下外壳内并顶在同样位于下外壳内的闸板的底端,在所述调节螺栓的螺帽和所述螺纹沉孔的台阶之间由下而上地依次设有平垫和第四密封垫,所述闸板顶端紧密地套有密封圈,所述密封圈正上方设有焊接固定在所述上外壳的贯通凹槽槽底的弹簧底座,弹簧的两端分别固定在弹簧底座的弹簧安装槽底和闸板的顶端,当向下拧所述调节螺栓时,弹簧将所述闸板顶开而使密封圈与弹簧底座的下端面相分 离,当拧入所述调节螺栓时,调节螺栓将所述闸板向上顶至密封圈与弹簧底座的弹簧安装槽口端面紧密贴合处,从而截断所述空气流道,并且所述调节螺栓完全拧入所述螺纹沉孔时,所述闸板不完全滑出所述下外壳。
进一步地,所述闸板的顶端设有长方体状的凸台,所述凸台四周的台阶上开有长方形的密封凹槽,所述密封圈的一半嵌入该密封凹槽内,另一半伸出所述密封凹槽;所述闸板被向上顶升时,所述凸台可伸入弹簧底座的弹簧安装槽内并与所述弹簧安装槽过渡配合。
进一步地,在所述上外壳和下外壳相拼接端面的两侧还分别固定有连接条板,在所述连接条板上设有贯通的螺栓孔,当所述上外壳和下外壳拼接成完整的外壳时,上外壳和下外壳连接条板上的所述螺栓孔分别同轴对应,形成贯通的螺栓过孔,内六角螺栓穿过所述螺栓过孔将上外壳和下外壳连接拉紧。
进一步地,所述连接条板分别与所述上外壳和下外壳一体成型。
进一步地,上外壳和下外壳拼合时所上下正对的连接条板之间采用销连接定位;所述销设有两根,一根设于位于前方的连接条板的左端,另一根位于后方的连接条板的右端。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采用在空气流道内设置弹簧底座和闸板来实现对空气流道的开闭,通过调节螺栓的拧动调节开闭的程度,控制流量大小,且整体结构简单,没有复杂的阀芯类结构,为实现这种简单紧凑的开闭结构,本实用新型特将外壳做成两半式结构,并通过在两半外壳之间加入密封垫,并在法兰板上设置用于连接上下外壳的螺栓沉孔,来实现外壳的组装连接,保证位于空气流道内的闸板、弹簧、弹簧底座及其之间的密封圈便于制作安装以及日常维护,提升其工艺性和经济耐用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侧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闸板与弹簧底座分离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设有凸台、密封凹槽的闸板和弹簧安装座安装结构的剖视图。
图5为设有凸台、密封凹槽的闸板的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由特定的具体实施例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熟悉此技术的人士可由本说明书所揭露的内容轻易地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其他优点及功效。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重庆德运模具制造有限公司,未经重庆德运模具制造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21429807.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