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水下航行器的探测体分离检测机构有效
申请号: | 201621429849.1 | 申请日: | 2016-12-25 |
公开(公告)号: | CN206515481U | 公开(公告)日: | 2017-09-22 |
发明(设计)人: | 梁勇;吴琪;张惠文;丁继伟;常定定;张晓艳;李阳 | 申请(专利权)人: | 山西汾西重工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V3/00 | 分类号: | G01V3/00 |
代理公司: | 山西华炬律师事务所14106 | 代理人: | 陈奇 |
地址: | 030027 *** | 国省代码: | 山西;1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水下 航行 探测 分离 检测 机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分离状态检测装置,特别涉及一种水下航行器与搭载的探测产品分离状态检测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水下航行器技术的发展与应用,许多水下智能探测产品多采用水下航行器进行大航程运载,并在指定地点进行水下无人投放。在投放的过程中只有航行器与智能探测产品完全分离、没有任何机械连接,才能确保智能探测产品接下来的展开动作顺利的进行,若智能探测产品对与航行器的分离状态误判,必将影响智能探测产品的下一个动作甚至导致整个智能探测产品投放失败,因此水下航行器与智能探测产品的分离状态检测显得尤为重要,只有给出可靠的分离信号才能确保智能探测产品投放成功,然后智能探测产品进行设定角度、设定深度展开等的一系列动作。目前水下航行器大多采用的延时判断的方法进行分离状态的确定,不能精准的判断航行器与智能探测器分离状态,因为分离过程受水深、海况、航向、天气等诸多因素的影响,每次分离动作所需时间不同。若设定延时时间大于实际分离动作时间,则会导致智能探测产品飘离既定的投放位置;若设定延时时间小于实际分离时间,则智能探测产品的后续展开动作会拖拽水下航行器沉入海底,导致整个事件的失败。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水下航行器的探测体分离检测机构,解决了现有的航行器分离检测装置可靠性低的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解决以上技术问题的:
一种水下航行器的探测体分离检测机构,包括航行器,在航行器下方设置有检测机构安装板,在检测机构安装板的下底面上设置有磁传感器,在检测机构安装板上分别设置有铰链座和滑杆孔座,在滑杆孔座上活动设置有滑杆,在滑杆的右端设置有台阶帽,在台阶帽与滑杆孔座之间的滑杆上套接有弹簧,在滑杆孔座的右侧设置有铰链座,右摆杆的右端通过右销轴铰接在铰链座上,左摆杆的右端通过中销轴与右摆杆的左端铰接在一起,在滑杆左部设置有左销轴,左摆杆的左端铰接在左销轴上,在滑杆的左端设置有磁铁。
当水下航行器的探测体分离后,航行器是与中销轴分离的,磁铁是设置在磁传感器的正上方,磁传感器能够感应到磁铁的磁场而给出分离信号。
本实用新型具有结构简单、体积小、功耗低的特点,有效的抑制了分离状态的误判,提高了水下航行器对智能探测产品投放的成功率。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航行器14在未分离时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进行详细说明:
一种水下航行器的探测体分离检测机构,包括航行器14,在航行器14下方设置有检测机构安装板1,在检测机构安装板1的下底面2上设置有磁传感器4,在检测机构安装板1上分别设置有铰链座9和滑杆孔座15,在滑杆孔座15上活动设置有滑杆5,在滑杆5的右端设置有台阶帽16,在台阶帽13与滑杆孔座15之间的滑杆5上套接有弹簧10,在滑杆孔座15的右侧设置有铰链座9,右摆杆8的右端通过右销轴12铰接在铰链座9上,左摆杆6的右端通过中销轴7与右摆杆8的左端铰接在一起,在滑杆5左部设置有左销轴11,左摆杆6的左端铰接在左销轴11上,在滑杆5的左端设置有磁铁3。
当水下航行器的探测体分离后,航行器14是与中销轴7分离的,磁铁3是设置在磁传感器4的正上方,磁传感器能够感应到磁铁的磁场而给出分离信号。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山西汾西重工有限责任公司,未经山西汾西重工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21429849.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方巾(201724)
- 下一篇:哈达(八吉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