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新型开关管上的单极PFC拓扑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621429917.4 | 申请日: | 2016-12-25 |
公开(公告)号: | CN206490577U | 公开(公告)日: | 2017-09-12 |
发明(设计)人: | 张成顺;徐风平;孙建平;刘圣东 | 申请(专利权)人: | 惠州三华工业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2M1/42 | 分类号: | H02M1/42;H02M1/32 |
代理公司: | 广州市华学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44245 | 代理人: | 林少波 |
地址: | 516006 广东省***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新型 开关 单极 pfc 拓扑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工控及照明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新型开关管上的单极PFC拓扑结构。
背景技术
目前,工业控制系统中,通常会需要使用在AC与电池交互使用的情况,传统做法是PFC+BUCK+DC-DC,PFC实现功率因数校正、BUCK线路提供给电池充电及DC-DC输入电压,DC-DC采用每个电源管理芯片对应每路输出方式保证高精度要求。传统方案的突出缺点是:电池充电线路对精度要求不高,使用PFC+BUCK线路给电池供电,线路复杂,成本高,无法利用电池充电环节对充电电压输入范围宽的特性,造成线路上无谓浪费;同样的,多路直流输出要求情况下,采用多个电源管理芯片对应多路输出方式虽然保证了高精度,但线路过于复杂,不利于应用领域大面积推广,开机瞬间开关管会承受比传统BUCK线路更大的电压应力,造成选用的开关器件需要更高规格,从而失去线路上的成本优势。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而提出的一种新型开关管上的单极PFC拓扑结构。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新型开关管上的单极PFC拓扑结构,包括整流器、PFC开关电源和PWM开关电源,所述整流器的输出端连接有电流检测电阻,所述电流检测电阻和PFC开关电源之间并联高频旁路滤波电容,所述PFC开关电源内的PFC电路上设有保护二极管和PFC电感,且保护二极管和PFC电感并联连接,所述PFC开关电源内的PFC电路的输出端串联有升压二极管,所述PFC开关电源内的电压反馈环路上设有PFC开关管,所述PFC开关管一端连接有驱动芯片,所述PFC开关管内包括输入回路、反激拓扑电路、正反激拓扑电路和输出回路,所述反激拓扑电路和正反激拓扑电路分别连接有第一变压器和第二变压器,所述输入回路上的第一变压器的初级绕组和第二变压器的初级绕组依次串联,所述第一变压器的次级绕组和第二变压器的次级绕组并联在输出回路两端,所述反激拓扑电路包括第一变压器和二极管D1,所述第一变压器的次级绕组一端经二极管D1与输出端相连,所述第一变压器的次级绕组的另一端接输出地,所述正反激拓扑电路包括第二变压器、二极管D2和二极管D3,所述第二变压器的次级绕组两端分别经二极管D2和二极管D3连接输出端,且第二变压器的次级绕组中心抽头接输出地,所述PWM开关电源一端回路上设置有负载。
优选地,所述第一变压器和第二变压器均使用次级-初级-次级-初级-次级多层耦合方式。
优选地,所述电容C1并联在第一变压器的初级绕组和第二变压器的初级绕组两端。
优选地,所述升压二极管和PFC线圈之间并联二极管旁路。
优选地,所述PFC开关电源和PWM开关电源之间并联大容量滤波电容。
本实用新型中,在开机的瞬间,滤波电容的电压尚未建立,由于要对大电容充电,通过PFC电感的电流相对比较大,如果在PFC电源开关接通的瞬间是在正弦波的最大值时,对电容充电的过程中PFC电感可能会出现磁饱和的情况,此时可能会烧坏PFC开关管,因此需要对PFC电路工作的时序加以控制,即当对大电容的充电完成之后,再启动PFC电路,在启动的瞬间,给大电容的充电提供一个支路,防止大电流流过PFC线圈造成饱和,过流损坏开关管,同时保护二极管也分流了升压二极管上的电流,保护了升压二极管,而二极管D2可以在开机瞬间或者负载短路、PFC输出电压低于输入电压的非正常状况下给电容提供充电路径,减轻了PFC电感和升压二极管的负担,起到保护作用,且电路后面连接的大容量滤波电容对电路的安全性有着重要的意义。本实用新型解决了开关管因单极PFC拓扑结构上的先天缺陷而导致开关管电压应力过大问题,该装置使用便捷巧妙,适宜广泛推广。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新型开关管上的单极PFC拓扑结构的内部电路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新型开关管上的单极PFC拓扑结构的变压器电路示意图。
图中:1、整流器;2、PFC开关电源;3、PWM开关电源;4、驱动芯片;5、PFC开关管;6、电流检测电阻;7、大容量滤波电容;8、升压二极管;9、保护二极管;10、PFC电感;11、高频旁路滤波电容;12、负载;13、第一变压器;14、第二变压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惠州三华工业有限公司,未经惠州三华工业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21429917.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同类专利
- 专利分类
H02M 用于交流和交流之间、交流和直流之间、或直流和直流之间的转换以及用于与电源或类似的供电系统一起使用的设备;直流或交流输入功率至浪涌输出功率的转换;以及它们的控制或调节
H02M1-00 变换装置的零部件
H02M1-02 .专用于在静态变换器内的放电管产生栅极控制电压或引燃极控制电压的电路
H02M1-06 .非导电气体放电管或等效的半导体器件的专用电路,例如闸流管、晶闸管的专用电路
H02M1-08 .为静态变换器中的半导体器件产生控制电压的专用电路
H02M1-10 .具有能任意地用不同种类的电流向负载供电的变换装置的设备,例如用交流或直流
H02M1-12 .减少交流输入或输出谐波成分的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