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废旧塑料制品回收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621430309.5 | 申请日: | 2016-12-25 |
公开(公告)号: | CN206287397U | 公开(公告)日: | 2017-06-30 |
发明(设计)人: | 吕刚;张嘉强 | 申请(专利权)人: | 渔仁堂生物科技(湛江)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9B17/04 | 分类号: | B29B17/04;B02C18/14;B02C18/22;B02C18/16 |
代理公司: | 广州粤高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44102 | 代理人: | 张月光,林伟斌 |
地址: | 524094 ***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废旧 塑料制品 回收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环保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废旧塑料制品回收装置。
背景技术
废弃塑料是500~1000年才能腐烂的塑料,常常造成大面积污染,每年废旧家电产生的可再生塑料至少为15万t,如果再考虑到报废电子通讯器材的可再生塑料量,该数字约20多万吨,这些再生塑料主要成分是聚丙烯(PP)、聚苯乙烯(PS)、聚氯乙烯(PVC)、ABS等回收再利用价值较大;而一些热固性塑料、发泡聚氨酯、玻璃纤维增强塑料则相对难以回收。电子电器配套塑料配件用量已达100多万吨,在工业配套、信息、交通、航空航天等领域应用广泛,产品更新换代很快,塑料包装消费量2004年为634.4万t,2005年超过700万t,据估计至少80%在一年内被废弃,是再生塑料的主要来源。此外还有一些回收价值不大或者回收成本高、处置难度较大的如塑料复合、超薄包装材料、地膜、一次性塑料制品等对环境的影响也不容忽视。
现在对废旧塑料的回收基本需要对塑料进行粉碎,然后根据实际情况生产成需要的产品,目前市场上的废旧塑料粉碎设备在入料时,采用传送带模式,需要人工不停的入料,直达入料达到一定的量后,停止入料,这样浪费时间,以及无法控制入量,会造成大量塑料堵塞以及粉碎不彻底。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废旧塑料制品回收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目前市场上的废旧塑料粉碎设备在入料时,采用传送带模式,需要人工不停的入料,直达入料达到一定的量后,停止入料,这样浪费时间,以及无法控制入量,会造成大量塑料堵塞以及粉碎不彻底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废旧塑料制品回收装置,包括输送室、电机、控制面板、导轨、活动块、置料板、粉碎室、进水口、第一刀片、第一筛网、弹簧、第二刀片、第二筛网、出料口、加热器、除尘室、风机和导杆,所述输送室的上端安置有电机,且其外表面上设置有控制面板,所述导轨上安装有活动块,所述活动块上安装有置料板,所述粉碎室的上端设置有进水口,且其内部安置有第一刀片,所述第一刀片的下端安装有第一筛网,所述第一筛网与粉碎室的腔壁之间连接有弹簧,且其下端安装有第二刀片,所述第二刀片的下端设置有第二筛网,所述第二筛网的下端安置有出料口,所述粉碎室的右端连接有加热器,且其上端连接有除尘室,所述除尘室的右端设置有风机。
优选的,所述导轨上设置有导杆,且其通过导杆与活动块相连接。
优选的,所述活动块的活动角度为0-45°,且其与置料板为可拆卸连接装置。
优选的,所述置料板的面积与输送室的横截面面积相等,且其材质为铝合金。
优选的,所述第一筛网的筛孔大于第二筛网的筛孔。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该废旧塑料制品回收装置采用输送室,利用导轨将废旧塑料输送到粉碎室,避免了传送带传送时需要人工连续不断的输入,浪费时间和人力,方便将废旧塑料输送;粉碎腔室内采用两组不同的刀片,对不同程度和形状的废旧塑料进行处理,增加加热器,增高粉碎腔室内部的温度,在塑料进行粉碎时可对塑料进行高温处理,便于粉碎后的塑料进行下一步处理。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活动块与导轨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中:1、输送室,2、电机,3、控制面板,4、导轨,5、活动块,6、置料板,7、粉碎室,8、进水口,9、第一刀片,10、第一筛网,11、弹簧,12、第二刀片,13、第二筛网,14、出料口,15、加热器,16、除尘室,17、风机,18、导杆。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渔仁堂生物科技(湛江)有限公司,未经渔仁堂生物科技(湛江)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21430309.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