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换流站的二次系统总体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621431058.2 | 申请日: | 2016-12-23 |
公开(公告)号: | CN206432784U | 公开(公告)日: | 2017-08-22 |
发明(设计)人: | 孙斌;康鹏;林成;马覃峰;欧阳可凤;王寅;刘明顺 | 申请(专利权)人: | 贵州电网有限责任公司电力调度控制中心 |
主分类号: | H02J13/00 | 分类号: | H02J13/00 |
代理公司: | 北京同恒源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11275 | 代理人: | 王海权 |
地址: | 550002 贵*** | 国省代码: | 贵州;5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换流 二次 系统 总体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柔性直流输电技术,特别涉及一种换流站的二次系统总体结构。
背景技术
柔性直流输电是继交流输电、常规直流输电之后的一种新型输电技术,具有谐波含量低、控制灵活的优点。背靠背柔性直流输电系统根据其功能不同又被称为柔性环网控制装置和分区互联装置。背靠背柔性直流系统不仅可以有效地解决原有交流系统短路电流超标问题,而且还能实现交流电网软分区运行,提高交流电网供电可靠性。设计性能优异的控制保护系统架构对实现柔性环网控制器的安全、稳定、高效、经济运行至关重要,本系统从背靠背柔性直流输电系统需求出发,提出了适用于背靠背柔性直流输电的控制保护架构。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换流站的二次系统总体结构,可确保直流输电系统不会因为任一系统的单重故障而发生停运,也不会因为单重故障而失去对换流站的监视。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换流站的二次系统总体结构,包括SCADA系统、控制保护层和现场IO层;
所述SCADA系统包括连接在LAN网上的服务器、运行人员工作站、工程师工作站、远动系统和主时钟系统,所述远动系统与调度员工作站相连,所述主时钟系统与卫星连接;
所述控制保护层包括交流控制系统和直流控制保护系统,所述交流控制系统和直流控制保护系统分别与LAN网相连,所述交流控制系统与直流控制保护系统通过站层LAN网相连;
所述现场IO层包括分布式IO单元和阀控系统,所述IO单元和阀控系统均与直流控制保护系统相连。
进一步,所述交流控制系统包括站用电控制系统和交流场控制系统。
进一步,所述现场IO层为控制保护层设备与交直流一次系统、换流站辅助系统、站用电设备、阀冷控制保护设备连接的接口。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本实用新型的换流站的二次系统总体结构,可确保直流输电系统不会因为任一系统的单重故障而发生停运,也不会因为单重故障而失去对换流站的监视,其结构简单,成本低,实用性强,适宜推广应用。
本实用新型的其他优点、目标和特征在某种程度上将在随后的说明书中进行阐述,并且在某种程度上,基于对下文的考察研究对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将是显而易见的,或者可以从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中得到教导。本实用新型的目标和其他优点可以通过下面的说明书来实现和获得。
附图说明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其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参照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详细的描述。应当理解,优选实施例仅为了说明本实用新型,而不是为了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如图1所示,换流站的二次系统总体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SCADA系统、控制保护层和现场IO层;SCADA系统用于运行人员进行操作和系统监视;
SCADA系统包括连接在LAN网上的服务器、运行人员工作站、工程师工作站、远动系统和主时钟系统,远动系统与调度员工作站相连,主时钟系统与卫星连接;
控制保护层包括交流控制系统和直流控制保护系统,交流控制系统和直流控制保护系统分别与LAN网相连,交流控制系统与直流控制保护系统通过站层LAN网相连;
现场IO层包括分布式IO单元和阀控系统,IO单元和阀控系统均与直流控制保护系统相连。本实用新型中,交流控制系统包括站用电控制系统和交流场控制系统。直流控制保护系统负责完成直流系统的运行自动控制和保护功能。
通过现场IO层设备完成对一次开关刀闸设备状态和系统运行信息的采集处理、顺序事件记录、信息上传、控制命令的输出以及就地连锁控制等功能。
现场IO层为控制保护层设备与交直流一次系统、换流站辅助系统、站用电设备、阀冷控制保护设备连接的接口。
最后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技术方案的宗旨和范围,其均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当中。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贵州电网有限责任公司电力调度控制中心,未经贵州电网有限责任公司电力调度控制中心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21431058.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柔性直流输电控制保护系统
- 下一篇:一种充电桩用电行为分析的智能配电终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