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运输车辆装卸工人安保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621431154.7 | 申请日: | 2016-12-23 |
公开(公告)号: | CN206325134U | 公开(公告)日: | 2017-07-14 |
发明(设计)人: | 崔书歌 | 申请(专利权)人: | 崔书歌 |
主分类号: | A62B35/00 | 分类号: | A62B35/00 |
代理公司: | 北京集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11227 | 代理人: | 罗满 |
地址: | 471900 河南省洛阳市偃***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运输 车辆 装卸 工人 安保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车辆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运输车辆装卸工人安保装置。
背景技术
运输车辆的装卸工人在距离地面2~4.5米的高度下进行高空高强度的危险作业时,没有任何安全保证措施,大风、下雨等恶劣环境、疲倦或稍有大意都会摔下地面,人员伤亡的情况时有发生。
高空作业常用的安全措施是安全绳,安全绳的使用需要一个固定的牢固的锚点,运输车辆为安全绳寻找锚点是个难点,而且运输车辆不允许在外观、尺寸上有任何改装,同时运输车辆的活动范围较大,装卸地点多变,外界环境复杂,工人平移范围大等特点,仅靠安全绳进行防护并不适用。
因此,如何提供一种运输车辆装卸工人安保装置,是本领域技术人员急需解决的技术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运输车辆装卸工人安保装置,可以有效解决装卸工人的安保问题,而且便于拆装,可随车携带,使用方便。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运输车辆装卸工人安保装置,包括:底座、立杆和横杆以及吊环,所述立杆的底端和所述底座固定连接,所述立杆的顶端和所述横杆铰接,所述横杆可在水平面内进行转动,所述吊环套接在所述横杆上,所述横杆的末端设有阻挡吊环脱落的挡块。
优选地,所述底座为平板型结构,所述立杆的底端固定在所述底座上部,所述立杆底端的固定点靠近所述底座的边缘处。
优选地,所述立杆包括底杆和顶杆,所述底杆和所述底座固定连接,所述顶杆的底部和所述底杆的顶部套接,所述顶杆的顶部和所述横杆的一端铰接。
优选地,所述横杆的一端固定连接有和所述横杆相互垂直的套杆,所述套杆套接在所述顶杆的顶部。
优选地,还包括支撑杆,所述支撑杆的两端分别固定连接在所述横杆和所述套杆上。
优选地,所述吊环包括依次连接起来的多个圆环。
优选地,所述顶杆上套接有套筒,所述套筒外侧固定连接有用于和车厢挡板卡接的卡钩。
与现有技术相比,上述技术方案具有以下优点:
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一种运输车辆装卸工人安保装置,包括:底座、立杆和横杆以及吊环,立杆的底端和底座固定连接,立杆的顶端和横杆铰接,横杆可在水平面内进行转动,吊环套接在横杆上,横杆的末端设有阻挡吊环脱落的挡块。
应用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一种运输车辆装卸工人安保装置时,先让运输车辆的后轮胎压在底座上面,起到对底座的固定作用,装卸工人可以将安全绳锁扣在吊环上,通过吊环和可在水平面内转动的横杆,即可调整装卸工人的水平工作距离。其中通过挡块可以有效防止吊环脱落,可以进一步地提高装卸工人的安全性。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具体实施方式所提供的一种运输车辆装卸工人安保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如下:
1为底座,2为底杆,3为套筒,4为顶杆,5为套杆,6为支撑杆,7为横杆,8为挡块,9为吊环,10为卡钩。
具体实施方式
正如背景技术部分所述,目前的运输车辆缺乏专用的装卸工人安保装置。
基于上述研究的基础上,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运输车辆装卸工人安保装置,先让运输车辆的后轮胎压在底座上面,起到对底座的固定作用,装卸工人可以将安全绳锁扣在吊环上,通过吊环和可在水平面内转动的横杆,即可调整装卸工人的水平工作距离。其中通过挡块可以有效防止吊环脱落,可以进一步地提高装卸工人的安全性。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为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
在以下描述中阐述了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实用新型。但是本实用新型能够以多种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实用新型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推广。因此本实用新型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方式的限制。
请参考图1,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具体实施方式所提供的一种运输车辆装卸工人安保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崔书歌,未经崔书歌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21431154.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基于BIM的VR展示方法及系统
- 下一篇:一种视力保护方法及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