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插线板有效
申请号: | 201621431329.4 | 申请日: | 2016-12-23 |
公开(公告)号: | CN206250448U | 公开(公告)日: | 2017-06-13 |
发明(设计)人: | 赵之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鑫瀚瑞电子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R13/514 | 分类号: | H01R13/514;H01R13/7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11135 江苏省南京***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线板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器设备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插线板。
背景技术
插线板通常指的是带电源线和插头且可以移动的多孔插座,插线板现如今作为我们生活中常见的电源件,被广泛的使用在各行各业中。
目前,公开号为CN205264983U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插线板,它包括现有技术可拆分的盒体和设在盒体上的插孔、与插孔连接且穿出盒体的电源线,由于上述结构的插线板使用时较为不便且危险,通过在插线板远离电源线侧的尾部开容纳槽,容纳槽内置翻转体且翻转体可绕着盒体来回翻转90度。
这种插线板虽然通过翻转体围绕盒体来回翻转90度,从而可以使得插线板可以直接悬挂在桌沿上,但是这种插线板往往在携带搬运的过程中由于自身较长,体积过大不利于收纳。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插线板,其具有其在携带时可以将其折叠并进行固定,不会散开,同时电源线也可以有效的收纳,从而减小整体的空间使用的优点。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一种插线板,包括带有若干插孔的插线座,所述插线座包括第一插座、顶端与第一插座尾端铰接的第二插座、位于第一插座顶端的电源线、固定于第一插座尾端和第二插座顶端上用于通过线路的软质通线管、位于第二插座尾端的锁紧装置,所述锁紧装置包括一端与第二插座顶端边缘铰接的第一覆盖板、与第一覆盖板另一端铰接的第二覆盖板、位于第二覆盖板垂直向下的卡板及位于第一插座顶端侧面与卡板相匹配的第一卡槽。
如此设置,通过设有的第一插座和第二插座之间通过铰接的方式使得其可以折叠起来,而在铰接轴的上方设有软质通线管用于连通第一插座和第二插座之间的线路,同时铰接轴的作用可以将第一插座和第二插座合并起来,同时锁紧装置可以将第一插座的一端和第二插座的一端并列锁紧,从而避免其散开,减少容纳空间,需要使用时可以将其展开。
进一步设置:所述第二插座地面还设有与卡板匹配的第二卡槽。
如此设置,通过设有的第二卡槽可以在不使用时用于锁紧装置的放置。
进一步设置:所述第一插座和第二插座侧边设有若干用于卡进电源线的凹槽。
如此设置,通过凹槽可以使得第一插座与第二插座折叠并列放置时,将电源线绕着第一插座和第二插座进行缠绕,从而避免电源线拖拉,不便收纳的问题,通过电源线沿着凹槽卡进后可以使得电源线包裹住第一插座和第二插座,更好的固定,减少第一插座和第二插座散开的可能。
进一步设置:所述电源线上设有插头,所述第一插座尾端上设有与插头形状一致的插槽,所述插槽内设有用于插进插头的槽孔。
如此设置,为了减少电源线缠绕在第一插座和第二插座上后重新散开,由于电源线一端上设有插头,因此在缠绕第一插座和第二插座若干圈后将插头放入插槽中,而插槽中的插孔用于放入插头上的金属导电片。
进一步设置:所述第一插座上还设有若干USB插线孔。
如此设置,通过设有的USB插线孔可以供给使用USB线连接的电器进行充电。
进一步设置:所述第一插座上靠近电源线一侧还设有检验电流通畅的指示灯。
如此设置,指示灯主要用于检验插线板是否在工作状态,是否有电,从而方便操作人员判定是否开启电源。
进一步设置:所述第一覆盖板上还设有拱形把手。
如此设置,通过将锁紧装置锁紧后可以使用第一覆盖板上的拱形把手拎住插线板。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可以将插线板折叠起来,同时可以将电源线缠绕在插线板上,有效的节约空间,同时设有的拱形把手方便搬运,整体收纳时可以占据较少的空间,方便携带。
附图说明
图1是插线板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插线板整体另一角度结构示意图;
图3是插线板折叠收纳结构示意图。
图中,1、插孔;2、插线座;21、第一插座;22、第二插座;23、电源线;24、软质通线管;25、锁紧装置;251、第一覆盖板;252、第二覆盖板;253、卡板;254、第一卡槽;3、第二卡槽;4、凹槽;5、插头;6、插槽;7、槽孔;8、USB插线孔;9、指示灯;10、拱形把手。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鑫瀚瑞电子有限公司,未经南京鑫瀚瑞电子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21431329.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