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建筑构件用3D打印喷头有效
申请号: | 201621432068.8 | 申请日: | 2016-12-23 |
公开(公告)号: | CN206317198U | 公开(公告)日: | 2017-07-11 |
发明(设计)人: | 杨再富;石从黎;陈敬;李城;林宗浩 | 申请(专利权)人: | 重庆建工建材物流有限公司;重庆建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8B1/00 | 分类号: | B28B1/00;B33Y30/00 |
代理公司: | 重庆百润洪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50219 | 代理人: | 竺栋 |
地址: | 401122 重庆市渝*** | 国省代码: | 重庆;8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建筑 构件 打印 喷头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3D打印机制造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建筑构件用3D打印喷头。
背景技术
随着3D打印技术的完善,越来越多的物品都可以由3D打印完成。不过,3D打印的潜力远不止可以生产DIY的家居物品这么简单,实际上,这项技术甚至可以彻底颠覆传统的建筑行业,对于结构相对规整的建筑构件成型更方便,特别是作为主要建筑构件的墙体。
3D打印机主要包括打印结构、成形打印台和打印头位移调节机构。现有的打印头均是对建筑墙体进行逐层打印,由于打印头的截面为圆形,每层刚打印完的墙体的截面也在重力的影响下近似于圆形,因此墙体的每层之间的结合面积相对较小,影响墙体的结构强度;此外,在打印完成之后的建筑墙体的两侧会呈现出因逐层打印而形成的不平整状态,为了达到较好的美观效果,此种建筑预制墙体势必增加后续的装修成本;同时此种分层结构的墙体的整体性较差,达不到较好的稳固性效果,墙体结构强度有待进一步加强。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建筑构件用3D打印喷头,能够增加墙体每层之间的结合面积,保证墙体结构的整体性与稳定性,且能够解决打印出的建筑墙体因墙面的不平整状态而引起的美观度较差且墙体结构的稳定性较差的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建筑构件用3D打印喷头,包括出料管,所述出料管由相对设置且平行的两块端板和相对设置的两块侧板围成,其中,两块所述端板分别为前端板和后端板,且所述前端板与所述后端板均垂直于所述出料管的运动方向,所述前端板靠近所述出料管的运动方向,所述后端板远离所述出料管的运动方向;两块所述侧板对称设置且二者之间的间距由所述后端板至所述前端板方向逐渐缩小;所述前端板与所述后端板上沿着所述出料管的长度方向均设有多个凸起部与凹陷部,所述前端板上的凸起部与所述后端板上的凹陷部对应设置以实现每层墙体结合面的契合。
出料管通常以顺时针方向旋转打印,前端板靠近出料管的运动方向,即前端板位于出料管的前端,后端板远离所述出料管的运动方向,即后端板位于出料管的后端。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建筑构件用3D打印喷头的有益效果:由于出料时混凝土会受重力影响,上部混凝土对下部混凝土具有一定的压力,而在压力的作用下,下部混凝土水平截面宽度将有所增加,因此,为了避免下部混凝土水平截面宽度增加而造成的该层混凝土的水平截面不一致情况的发生,通过将两个侧板设置为具有一定的斜度,能够很好的避免墙面因每层混凝土之间上下水平截面的不一致而呈现的墙面不平整的情况,美观度得以保证的同时也提升了结构的整体性;由于前端板与后端板上沿着出料管的长度方向均设有多个凸起部与凹陷部,前端板上的凸起部与后端板上的凹陷部对应设置以实现每层墙体结合面的契合,通过对两个端板的结构的改变,增加墙体每层之间的结合面积,同时,前端板上的凸起部与后端板上凹陷部契合能够保证墙体每层之间的结合的有效性,保证墙体结构的整体性与稳定性。
作为优选方案,考虑到混凝土的重力的影响,所述侧板的斜度均为1:12。
作为优选方案,考虑到出料的顺畅性,所述凸起部为波峰,所述凹陷部为波谷,所述前端板与所述后端板均是由多个所述波峰和多个所述波谷构成的波浪形板。
作为优选方案,为了方便对出料管的更换,还包括方便更换所述出料管的可拆卸连接部件。
作为优选方案,为了增加墙体每层之间的结合面积,相邻所述凸起部与所述凹陷部之间为平面。
作为优选方案,为了增加墙体每层之间的结合面积,所述凸起部上设有第二凸起部,所述凹陷部上设有第二凹陷部,所述前端板上的第二凸起部与所述后端板上的第二凹陷部对应设置以实现每层墙体结合面的契合。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中墙体正面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的横截面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中墙体正面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三中墙体正面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四中墙体正面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中墙体上下层之间相互契合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出料管1;侧板2;前端板3;后端板4;凸起部5;波峰51;第二凸起部52;凹陷部6;波谷61;第二凹陷部62;墙体7;上层混凝土71;下层混凝土72;平面8。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一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重庆建工建材物流有限公司;重庆建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未经重庆建工建材物流有限公司;重庆建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21432068.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板材压料轮组
- 下一篇:可加速凝结硬化的建筑构件3D打印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