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光伏浮箱上盖的注塑模具有效
申请号: | 201621432373.7 | 申请日: | 2016-12-24 |
公开(公告)号: | CN206367145U | 公开(公告)日: | 2017-08-01 |
发明(设计)人: | 冯利滨 | 申请(专利权)人: | 台州市黄岩广超模塑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9C45/26 | 分类号: | B29C45/26;B29C45/27;B29C45/38;B29C45/73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18020 浙江***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光伏浮箱上盖 注塑 模具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模具,特别涉及一种光伏浮箱上盖的注塑模具。
背景技术
现在市面上的塑料产品大多是由注塑工艺加工生产出来的,注塑工艺需要用到注塑模具进行加工,注塑模具上设置有一个与产品形状一致的模腔。在注塑加工的时候,注塑模具安装在注塑机上面,注塑机将熔融状态的塑料注入通过注塑模具上的浇口注入到模腔内,塑料在模腔内冷却成型,然后注塑模具的定模与动模分开,内部多个抽芯等结构抽出,让产品能够完成脱模。
现有,对大型的塑料件性加工的,如用于水面上进行供光伏板安装的光伏浮箱的上盖时候,上盖的结构整体较大。在注塑出来之后需要把在注塑过程中浇口成型的浇口棒给剪掉,在剪掉浇口棒的过程中,需要把较大的箱体上盖给掀开,造成操作者劳动负担较大。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光伏浮箱上盖的注塑模具,加工出来的产品直接将浇口棒分离。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光伏浮箱上盖的注塑模具,包括定模、动模,所述定模上设置有型芯、所述动模上设置有型腔,所述型芯可插入型腔内形成与产品一致的模腔,所述动模设置与模腔连通的浇口杯,所述浇口杯与模腔连通的一端面积小于浇口杯与外界连通的一端面积,所述浇口杯由多个浇口块,所述动模之间设置有供浇口块呈外扩滑动的滑道,所述浇口块上设置有与滑道卡接的卡接块,所述动模上设置有用于驱动浇口块沿滑道外扩的驱动气道,所述浇口块与动模之间设置有用于驱动浇口块合拢的复位件。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浇口杯的一侧大一侧小的结构,能够让浇口杯内塑料冷却之后形成的浇口棒与模腔内的产品之间的连接点较为的小,这样在动模与定模分离的时候,浇口棒直接从产品上面拔出来,实现与产品的分离,避免了人们后续再对产品进行切除浇口棒的操作。
动模上拔离出来的浇口棒,依旧填充在浇口杯内部,动模上的驱动气道可以充气驱动浇口块逐一往外分离,让浇口杯张开,内部的浇口棒能够自行脱模出来。等到浇口棒脱离出来之后,驱动气道停止送气,复位件驱动浇口块复位重新形成完整的浇口杯,可以进行加一次的注塑加工。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复位件为复位弹簧,所述复位弹簧一端与浇口块固定连接,另一端与动模固定连接。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复位弹簧弹力稳定,能够稳定的驱动浇口块沿着滑道进行回位滑动,能够长时间反复使用。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浇口块相互拼接的面上分别设置有相互配合的凸块、凹槽。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浇口块对接成浇口杯的时候,凸块与凹槽相互卡合,能够相互之间拼接稳定,两个对接面连接整齐,而且供塑料不易从对接面溢出。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型腔内嵌设有镶块,所述镶块一侧与模腔内壁齐平且上面设置有用于形成产品凹凸面的镂空部。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产品上一些复杂的凹凸面直接固定利用镶块固定在型腔上,这样镶块与型腔分离结构,能够让这些较为复杂的部位分体进行加工生产,这样一旦加工失败还可以进行更换。而且在模具修模的时候,直接将镶块拆卸出来进行维修,不必对着整个较大的动模进行加工,方便操作。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在拆卸镶块的时候,只需要拧开固定螺杆,镶块即可与动模分离。在固定镶块的时候直接插入到动模的型芯内,然后拧紧固定螺杆即可,较为快捷方便。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动模内设置有与外界冷却水连通的第一通道,所述固定螺杆内设置有第二通道,所述镶块内设置有第三通道,当固定螺杆将第一镶块固定在动模上时,第二通道连通第一通道与第三通道。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外界的冷却水能够通过第一通道、第二通道最后进入到镶块内,进而加快镶块冷却速度,镶块的镂空部上注塑的结构较为复杂,这样冷却速度较快的镶块能够在动模与定模分离之前让产品冷却充分,避免脱模的时候,型芯拉坏产品表面。同时,通过固定螺杆上的第二通道连接第一通道与第二通道,固定螺杆通过螺纹连接在镶块与定模之间,螺杆外壁的螺纹密封性能够让水路在对接的时候,水流不易从接缝处泄漏出来。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固定螺杆外部设置有用于与第一通道对接的环槽,所述环槽的槽口大于第一通道的管口,所述第二通道与环槽连通。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环槽的结构能够扩大第二通道与第一通道的对接面,进而能够让第一通道的水流较为稳定的进入到第二通道内,减少因为固定螺杆在固定转动过程中出现的第一通道与第二通道对接不是非常精准的情况。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台州市黄岩广超模塑有限公司,未经台州市黄岩广超模塑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21432373.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矿山压风打钻抑尘系统
- 下一篇:一种自灌浆式回压凡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