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组合式片簧电连接器插孔有效
申请号: | 201621432813.9 | 申请日: | 2016-12-23 |
公开(公告)号: | CN206250433U | 公开(公告)日: | 2017-06-13 |
发明(设计)人: | 谈芬芳 | 申请(专利权)人: | 余荣洋 |
主分类号: | H01R13/24 | 分类号: | H01R13/2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518000 广东省深圳市***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组合式 片簧电 连接器 插孔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连接器技术领域,具体涉及组合式片簧电连接器插孔。
背景技术
如申请号为2012200864363的中国专利,该专利的说明书详细描述了开槽式电连接器插孔的结构、及该开槽式电连接器插孔的受力及变形情况。该开槽式电连接器插孔亦称为片簧式电连接器插孔。
根据GBT 20234.2-2015《电动汽车传导充电用连接装置第2部分:交流充电接口》、GBT 202 34.3-2015《电动汽车传导充电连接装置第3部分:直流充电接口》的要求,CC/CP/CC1/CC2处的信号插孔开始接触点必需在口部以下1.5毫米以内,以上要求目前只有片簧式电连接器插孔结构可以满足这一要求;然而片簧式电连接器插孔由于其是悬臂梁式结构导致其寿命最长不超过5000次;而国家标准要求用于电动汽车传导充电连接装置的插孔必须满足插拔寿命10000次以上。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插拔寿命更长的组合式片簧电连接器插孔。
为此,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组合式片簧电连接器插孔,包括片簧插孔、第一卷簧以及壳套;
所述片簧插孔包括接线尾端以及与所述接线尾端相连的片状接触部;
所述第一卷簧套设在所述片状接触部远离所述接线尾端的一端上,
所述壳套套设在所述第一卷簧以及所述片状接触部上。
组合式片簧电连接器插孔,包括片簧插孔、第二卷簧;
所述片簧插孔包括接线尾端以及与所述接线尾端相连的片状接触部,
所述第二卷簧包括壳体以及与所述壳体一体成型的卷簧部;
所述第二卷簧套设在所述片状接触部上,所述卷簧部套设在所述片状接触部远离所述接线尾端的一端上。
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组合式片簧电连接器插孔,通过片簧插孔可以实现接触点必须在口部1.5毫米以内的要求,此外通过在片簧插孔的片状接触部外围套设第一卷簧,借助卷簧耐拔插的特性,可以防止片状接触部在多次拔插之后导致的接触不良,从而可以使该组合式片簧电连接器插孔的拔插寿命更长,其拔插寿命可达到10000次以上。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组合式片簧电连接器插孔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组合式片簧电连接器插孔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组合式片簧电连接器插孔的立体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的组合式片簧电连接器插孔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的组合式片簧电连接器插孔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的组合式片簧电连接器插孔的立体分解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参照图1~3。实施例一提供的组合式片簧电连接器插孔,包括片簧插孔1、第一卷簧2a以及壳套3;
片簧插孔1包括接线尾端11以及与接线尾端11相连的片状接触部12;
第一卷簧2a套设在片状接触部12远离接线尾端11的一端上,
壳套3套设在第一卷簧2a以及片状接触部12上。
本实施例所提供的组合式片簧电连接器插孔,通过片簧插孔1可以实现接触点必须在口部1.5毫米以内的要求,此外通过在片簧插孔1的片状接触部12外围套设第一卷簧2a,借助卷簧耐拔插的特性,可以防止片状接触部12在多次拔插之后导致的接触不良,从而可以使该组合式片簧电连接器插孔的拔插寿命更长,其拔插寿命可达到10000次以上。
作为本实施例的进一步改进,第一卷簧2a的剖面投影为凹面,第一卷簧2a与片状接触部12为过盈配合。通过过盈配合,可以使第一卷簧2a与片状接触部12的接触更加紧密,从而最大限度的防止防止片状接触部12在多次拔插之后导致的接触不良。
作为本实施例的进一步改进,接线尾端11与片状接触部12为一体成型或焊接、压接、铆接。
参照图4~6。实施例二提供的组合式片簧电连接器插孔,包括片簧插孔1、第二卷簧2b;
片簧插孔1包括接线尾端11以及与接线尾端11相连的片状接触部12,
第二卷簧2b包括壳体2b1以及与壳体2b1一体成型的卷簧部2b2;
第二卷簧2b套设在片状接触部12上,卷簧部2b2套设在片状接触部12远离接线尾端11的一端上。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余荣洋,未经余荣洋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21432813.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