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SIM卡插座有效
申请号: | 201621433812.6 | 申请日: | 2016-12-26 |
公开(公告)号: | CN206451860U | 公开(公告)日: | 2017-08-29 |
发明(设计)人: | 方超;刘银燕;储婷婷 | 申请(专利权)人: | 池州信安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R12/71 | 分类号: | H01R12/71;H04M1/02;H01R13/514;H01R43/20 |
代理公司: | 苏州市指南针专利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32268 | 代理人: | 金香云 |
地址: | 247000 安徽***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sim 插座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有关一种SIM卡插座,尤指一种与电子卡对接的SIM卡插座。
背景技术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及高科技的日新月异,移动电话等个人通讯设备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且越来越趋向于小型化发展,其中作为用户身份识别的电子卡,通过电子卡连接器实现与电路板的电性连接。
与本实用新型SIM卡插座相关的SIM卡插座,至少包括绝缘本体、组装于绝缘本体内的若干导电端子、一个开关端子,以及覆于绝缘本体上的盖体。其中开关端子大致呈U形,而绝缘本体设有相应的开孔,开关端子自开孔处夹持于绝缘本体上。
然而,上述SIM卡插座至少存在以下缺点:由于该SIM卡插座的尺寸很小,相应地,U形开关端子所夹持的厚度也是极其薄的,因此,要将这个厚度很薄的开关端子夹持于绝缘本体上而又不破坏开关端子的结构,其操作是非常困难的。
鉴于以上弊端,实有必要提供一种改良的SIM卡插座,以克服上述SIM卡插座的缺陷和不足。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便于组装且有效提高生产效率的SIM卡插座。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SIM卡插座,至少包括绝缘本体、分别置于绝缘本体中的若干导电 端子、开关端子,以及覆于绝缘本体上的盖体,其中所述绝缘本体呈矩形板状,所述绝缘本体包括底板、自底板相对的两侧垂直向上延伸的左右侧壁,以及由底板和侧壁共同形成用以收容电子卡的收容空间,所述开关端子的一端设有R形导引部。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开关端子一端R形导引部的设计,有效增加了开关端子的厚度,且还可以引导组装,当开关端子组装于绝缘本体后,再将该导引部切除,从而也不会增加SIM卡插座的厚度,这样,整个SIM卡插座结构简单,且有效提高了生产效率。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改进如下:
进一步,所述开关端子包括头部和尾部,且头部和尾部形成U形结构,上述导引部位于尾部末端。
进一步,所述开关端子头部包括自头部前端一侧向前延伸的一个固持臂及自另一侧向前倾斜延伸的弹性臂。
进一步,所述盖体呈板状,自板状的一端延伸出一个弹片,该弹片与开关端子的弹性臂形成一个开关。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SIM卡插座的立体分解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SIM卡插座的部分组合图,其中开关端子的导引部尚未切除。
图3是本实用新型SIM卡插座的部分组合图,其中开关端子的导引部已经切除。
图4是本实用新型SIM卡插座立体组合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SIM卡插座开关端子的立体示意图,其中导引部尚未 切除。
图6是本实用新型开关端子的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请参阅图1至图6所示,本实用新型SIM卡插座1,用于与电子卡(未标示)对接,包括:绝缘本体10、分别组装于绝缘本体10内的若干导电端子20、一个开关端子30、置于绝缘本体10一端的退卡机构40,以及覆于绝缘本体10上的盖体50。
绝缘本体10大致呈矩形板状,包括底板12、自底板12相对的两侧垂直向上延伸的左右侧壁14,以及由底板12和侧壁14共同形成用以收容电子卡的收容空间16。其中底板12前缘的相对左右两侧部向前突伸,使底板12前缘的中间部分形成开口130。底板12在位于收容空间16的正下方位置设有两排矩形通孔120、122,且每一矩形通孔120、122上下贯穿底板12,并进一步向前贯通底板12延伸至所述开口130处以形成固持槽(未图示)。底板12上与通孔120相邻的位置还设有通槽124,且上述通槽124与开口130之间的底板12上还设有凹部126。此外,绝缘本体10右侧壁14向收容空间16方向还延伸有前后壁142,上述前后壁142未延伸至开口130处,前后壁142与右侧壁14一体成型,且与右侧壁14形成一个容纳退卡机构40的收容部128,其中,前壁142向退卡机构40方向设有一个凸柱132,而后壁142设有一个圆孔134。侧壁14外侧还设有若干凸块140以与盖体50卡持配合。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池州信安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未经池州信安信息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21433812.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