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磁极线圈垫匝间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621433833.8 | 申请日: | 2016-12-26 |
公开(公告)号: | CN206379854U | 公开(公告)日: | 2017-08-04 |
发明(设计)人: | 刘立艳;梁北平;廖邦敏;张洪梅;吴辉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方电气集团东方电机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2K15/10 | 分类号: | H02K15/10 |
代理公司: | 成都九鼎天元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51214 | 代理人: | 孙杰,钱成岑 |
地址: | 618000 ***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磁极 线圈 垫匝间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机线圈制作中用到的装置,特别是一种磁极线圈垫匝间装置,属于电机制造设备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一直以来磁极线圈垫匝间绝缘都是采用手工操作。先将线圈吊放在固定支架下端,由工人手工将线匝逐匝分开,由下往上抬起,逐层支撑在支架上,再分层垫匝间绝缘,垫完以后又逐匝落下。
随着机组容量的增加,磁极线圈线匝越来越厚,越来越重,全靠操作工人手工抬高到一定的高度,不但工人的劳动强度大、效率低,还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发明目的在于:针对上述存在的问题,提供一种机械化的磁极线圈垫匝间装置,以降低磁极线圈垫匝间绝缘时手工抬升线圈、手工线匝分匝操作的劳动强度,提高工作效率和操作的安全性。
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磁极线圈垫匝间装置,包括底座、水平方向的活动平台和竖直方向的固定支架,该固定支架设置于底座上,活动平台可沿固定支架进行升降,在固定支架的顶部设置有横梁,该横梁的两端设置有可沿横梁双向调节的大吊架,大吊架上设置有可对线圈进行吊装的大吊钩,在固定支架沿高度的方向开设有活动支杆安装孔,活动支杆安装孔用于安装活动支杆,该活动支杆上设置有可沿活动支杆双向调节的小吊架,小吊架上设置有可对线圈进行吊装的小吊钩。
进一步的,该横梁可拆卸设置于固定支架的顶部。
进一步的,该大吊钩或/和小吊钩的吊装面设置有柔性保护层。
进一步的,所述活动平台通过升降机构进行升降,该升降机构包括1台驱动电机和分布于活动平台的多台丝杆升降机构,该驱动电机通过传动系统对多台丝杆升降机构进行同步升降驱动。
进一步的,该活动平台上设置有导向部件,该导向部件与固定支架的侧壁配合进行限位和导向。
进一步的,该横梁与大吊架的滑动摩擦面间设置有用于降低摩擦系数的减摩擦层。
进一步的,该小吊架或活动支杆上设置有用于小吊架与活动支杆相对位置锁定的锁位机构。
进一步的,该横梁的两端设置有端板将大吊架限定于横梁内。
进一步的,该活动平台是呈长方形的框体结构,固定支架位于活动平台框体内侧,在活动平台的长度方向分布有多组固定支架组,各固定支架组由位于活动平台的宽度方向的两个固定支架组成,各固定支架组的顶部均设置有1根横梁,各固定支架沿高度的方向均开设有活动支杆安装孔。
进一步的,该横梁上设置有用于限定横梁在固定支架安装位置的限位结构。
本实用新型的磁极线圈垫匝间装置操作过程如下:
线圈线匝整体吊放至活动平台上,在升起活动平台将线圈升至大吊架的大吊钩位置,推入大吊架,大吊架下端的大吊钩钩住线匝磁极铜排异型部分,钩住部位以上的线匝留作下次分层。
活动平台缓慢下降, 开始分层。在下降落的过程中,由于线匝整体为螺旋环绕方式,在重力作用下匝间自动分开,操作者在线匝需要支撑的位置向固定支架的相应活动支杆安装孔中推入活动支杆,再将小吊架穿入活动支杆,小吊架的小吊钩推入磁极铜排异型部分,用锁位机构将小吊架紧固在活动支杆上,防止其退出,然后即可进行垫匝间操作。活动平台在下降的过程中完成分层及垫匝间绝缘。
待下降过程结束后,活动平台再次上升,将已完成垫匝间的部分线匝合拢,升至大吊架位置,退出大吊钩,将剩余线匝放于活动平台上,活动平台缓慢下降,开始下一次分层动作,完成剩余部分线匝的操作。
综上所述,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该磁极线圈垫匝间装置以机械化操作的方式,替换传统磁极线圈垫匝间绝缘时手工抬升线圈、手工线匝分匝操作,降低了劳动强度,使工作效率和操作的安全性得到提升。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磁极线圈垫匝间装置的主视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磁极线圈垫匝间装置的侧视图;
图3本实用新型磁极线圈垫匝间装置底座及升降机构的俯视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图2中点A放大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图2中点B放大示意图。
图中标记:1-底座、2-活动平台、3-固定支架、4-横梁、5-大吊架、6-大吊钩、7-活动支杆安装孔、8-活动支杆、9-小吊架、10-小吊钩、11-柔性保护层、12-电机、13-丝杆升降机构、14-传动系统、15-导向部件、16-端板、17-限位结构、18-连接管、19-线圈。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详细的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方电气集团东方电机有限公司,未经东方电气集团东方电机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21433833.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