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离合器液压气助力操纵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621433934.5 | 申请日: | 2016-12-26 |
公开(公告)号: | CN206522379U | 公开(公告)日: | 2017-09-26 |
发明(设计)人: | 贾光欣;王海燕;巨建辉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第一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16D48/04 | 分类号: | F16D48/04 |
代理公司: | 南京经纬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32200 | 代理人: | 祁文彦 |
地址: | 214063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离合器 液压 助力 操纵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离合器技术领域,特别是一种离合器液压气助力操纵装置。
背景技术
国内轻型载货汽车的离合器操纵系统型式较多,包括液压真空助力、液压弹簧助力和液压气助力等。其中,液压真空助力、液压弹簧助力的助力装置位于驾驶室内离合踏板机构部分;目前的液压气助力的助力装置位于底盘离合器本体部分。液压真空助力结构,由于最大助力压差仅为一个大气压,与液压气助力相比,要获得相同的助力能力,需要更大的助力面积,助力器尺寸较大。此外,还存在真空系统响应迟滞的问题,造成踩踏踏板时主观感觉较差。液压弹簧助力结构,由于结构尺寸及应力限制,助力能力有限,性能较差。目前的液压气助力结构,由于助力装置位于底盘离合器本体部分,即液压系统末端,使得液压管路内压力较低,在低温环境下存在系统响应迟缓的问题。此外,助力装置位于车辆底盘底部,工况恶劣,易损坏。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上述现有技术中液压气助力结构的不足,而提供一种助力装置设置于驾驶室内离合踏板机构部分的离合器液压气助力操纵装置。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离合器液压气助力操纵装置,包括与驾驶室内离合踏板机构连接的气助力主缸总成,气助力主缸总成包括气助力主缸和助力装置,气助力主缸上设置有进油管、出油管、进气管与排气管,助力装置通过进油管向气助力主缸供油,出油管连接至设置于底盘的工作缸中,进气管与底盘输气管连通,排气管通向大气;气助力主缸内部设置有输入推杆,输入推杆与离合踏板机构的踏板臂连接。
优选地,进气管为φ8mm的尼龙管,进气管与气助力主缸连接端随输入推杆的运动而运动,进气管采用一端用支架固定方向,同时利用进气管本身挠度进行布置,使其允许一定运动量的方式解决此问题。
优选地,排气管出口处设置有消声器,消除排气噪声。
优选地,底盘输气管为φ5mm的尼龙管。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过程:
当踩下踏板时,踏板臂推动输入推杆运动,给气助力主缸总成一输入推力与输入位移,此输入推力在气助力主缸的液压腔内产生一定液压,当推力达到一定值时,助力装置开始由进气管向气助力主缸内进气,产生气压助力作用;进气管与气助力主缸连接端随输入推杆的运动而运动,此时,输入推力与气压助力共同作用于气助力主缸液压腔,产生输出液压,输出液压通过出油管传递至工作缸;
当松开离合器踏板时,气助力主缸输入推杆回退,气助力主缸通过排气管将高压气体排出,气压助力消失,踏板回到初始位置,离合器接合。
本实用新型中作为助力装置的气助力主缸总成设置于液压系统前端,保证液压管路中的压力较大,在低温环境下系统响应速度快。
本实用新型中作为助力装置的气助力主缸总成与离合器踏板连接,设置于驾驶室内,只有工作缸设置于车辆底盘,所以整个离合器液压气助力操纵装置的工况良好,不易损坏。
本实用新型采用上述结构后,具有如下技术效果:
本实用新型具有助力能力大、气压系统响应快、助力性能好的优点;助力装置位于液压系统前端,管路压力不降低,低温下系统响应快;助力装置位于驾驶室内,工况良好,不易损坏等优点。
附图说明
图1是气助力主缸的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2是工作缸的连接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这些附图均为简化的示意图,仅以示意方式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基本结构,因此其仅显示与本实用新型有关的构成。。
如图1、2所示,本实用新型涉及离合踏板机构1、气助力主缸2、进油管3、出油管4、进气管5、排气管6、助力装置7、底盘输气管8、输入推杆9、工作缸10、离合器分离叉11、离合器分离轴承12等技术特征。
实施例1
如图1所示,一种离合器液压气助力操纵装置,包括与驾驶室内离合踏板机构连接的气助力主缸总成,气助力主缸总成包括气助力主缸和助力装置,气助力主缸上设置有进油管、出油管、进气管与排气管,助力装置通过进油管向气助力主缸供油,出油管连接至设置于底盘的工作缸中,进气管与底盘输气管连通,排气管通向大气;气助力主缸内部设置有输入推杆,输入推杆与离合踏板机构的踏板臂连接。
本实施例中排气管出口处设置有消声器,进气管为φ8mm的尼龙管,底盘输气管为φ5mm的尼龙管。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第一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中国第一汽车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21433934.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