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腹腔镜下腹膜外脂肪清除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621434917.3 | 申请日: | 2016-12-26 |
公开(公告)号: | CN206603815U | 公开(公告)日: | 2017-11-03 |
发明(设计)人: | 卓晖;徐何 | 申请(专利权)人: | 卓晖;徐何 |
主分类号: | A61B17/94 | 分类号: | A61B17/94;A61M1/00 |
代理公司: | 四川力久律师事务所51221 | 代理人: | 刘童笛,庞启成 |
地址: | 610000 四川省成都***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腹腔镜 腹膜 脂肪 清除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领域,特别是一种腹腔镜下腹膜外脂肪清除装置。
背景技术
在针对肾肿瘤、肾盂肿瘤、肾囊肿、肾上腺肿瘤等泌尿系统疾病的治疗时,通常采用在腹膜后腔建立空间,经腹腔镜进行微创手术,与腹腔不同,腹膜后腔有大量脂肪填充,尤其是较肥胖的患者,脂肪组织丰富,遮挡手术区域,因此手术时,需要先清除脂肪,才能扩大腹膜后腔的空间,清晰显示手术区域的解剖结构,以便准确、安全、流畅的进行手术操作。
目前,在清除脂肪时,多采用电刀或超声刀切割脂肪组织,并装袋取出,因手术空间狭小,所以耗费时间较长,且容易损伤腹膜,气体进入腹腔,腹膜后腔空间无法建立,甚至无法进行腹腔镜手术,改为开放手术,增加病人的创伤,导致术后恢复慢,住院时间长,住院费用高。同时,也需要增加手术医生人数,若切除的脂肪未完全取出,残留脂肪在体内会液化坏死,增加了手术区域的感染风险。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发明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在进行腹膜外腔的脂肪切除时引发腹膜破裂、脂肪清除不彻底、残留脂肪坏死、费时费力等上述不足,提供一种腹腔镜下腹膜外脂肪快速清除装置,提高脂肪清除的效率,扩大术区空间及视野,清晰显示手术区域的解剖结构,缩短手术时间,提高手术的准确性和安全性。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腹腔镜下腹膜外脂肪清除装置,包含管一、管二与吸引器,所述管一与管二固定连接,所述管一与管二前端齐平,所述管一中设有穿刺针,所述管一上设有封帽,所述穿刺针连通注射器,所述管二连通所述吸引器。
采用本实用新型的一种腹腔镜下腹膜外脂肪清除装置,包含管一、管二与吸引器,所述管一与管二固定连接,所述管一与管二前端齐平,即进入体内的一端齐平,便于进入处于腹膜外相同位置,向脂肪内注射脂肪溶解剂后,在负压吸引器的作用下,脂肪溶解并从所述管二中被抽吸出来,所述管一中设有穿刺针,所述管一上设有封帽,所述穿刺针连通注射器,通过所述穿刺针向体内的脂肪层注入脂肪溶解剂,相较于采用超声碎脂,有效节省成本,在医疗条件相对落后的地区及基层医院也能使用,由于手术中需要向腹腔内充气,所述封帽能够避免所述管一漏气,所述管二的外形与腹腔镜穿刺器适配,避免手术过程中漏气,溶解的脂肪通过所述管二抽出,待脂肪组织清理完毕后形成良好的手术空间及清晰的视野,再继续进行相应手术,在整个手术过程中,所述吸引器通过所述管二抽取手术中产生的出血、组织液及切除的细小组织等。相较于现有技术中大块切除脂肪并装袋取出,不仅耗时费力,遗漏的脂肪坏死还会引发术区感染,采用本装置能够快速、安全、彻底的清理腹膜外腔隙的脂肪层,包括腹膜后腔脂肪,盆腔腹膜外脂肪,开阔术区的视野,提高手术的效率和安全性,所述管二既作为脂肪的清理装置,又作为术中吸引管应用于腹腔镜转开放手术,管腔大,不易堵管,可控性强,在腹腔镜转开放手术时,不用更换吸引管,有效降低医疗成本,操作更方便,适用于腹腔镜下行腹膜外腔手术,如经腹膜后腔腹腔镜下肾脏相关手术、经腹膜外途径腹腔镜下前列腺癌根治术及膀胱癌根治性切除术等,应用广泛,操作简单,易于推广,尤其适用于基层医院。
优选的,所述封帽后端设有直线运动部件。
需要注射脂肪溶解剂时,所述直线运动部件使所述穿刺针伸出管一,在手术进行过程中,所述直线运动部件使所述穿刺针回复至管一内,避免所述管二在抽吸积液或脂肪组织时,所述穿刺针损伤体内组织或器官。
优选的,所述管二呈弯折状,所述管二的两个直管部分之间的夹角大于90度,小于180度。
所述管二呈弯折状,所述管二两端之间的夹角大于90度,小于180度,即所述管二在使用时后端向下弯折,不影响穿刺针连接注射器,同时便于抽吸的物质排出。
优选的,所述管一与管二组合的截面呈中空“8”字形管状结构,所述管一与管二组合的外表面呈光滑的曲面。
所述管一与管二组合的外表面呈光滑的曲面,如截面为椭圆形状、圆形状,表面更光滑,便于适配微创伤口形状,增大所述管二的内径,抽取便利不易堵塞,同时方便生产。
优选的,所述管一套设于所述管二内,所述管一与管二的中心轴线相互平行。
所述管一套设于所述管二内,外形更加适配穿刺镜开口,防止在腹腔镜手术中气腹漏气,便于生产,有效节省成本。
进一步优选的,所述管二位于体内的一端为楔形切口。
采用上述布置方式,所述管二位于体内的一端呈楔形切口,即端口为斜面,所述管一与管二齐平,便于分离组织。
优选的,所述管二连接所述吸引器的一端设有阀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卓晖;徐何,未经卓晖;徐何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21434917.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