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高压止回阀有效
申请号: | 201621435366.2 | 申请日: | 2016-12-26 |
公开(公告)号: | CN206320364U | 公开(公告)日: | 2017-07-11 |
发明(设计)人: | 张正林 | 申请(专利权)人: | 四川兰天低温技术开发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16K15/18 | 分类号: | F16K15/18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641400 四川***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高压 止回阀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阀体,尤其涉及一种高压止回阀。
背景技术
止回阀是指依靠介质本身流动而自动开、闭阀瓣,用来防止介质倒流的阀门,又称逆止阀、单向阀、逆流阀、和背压阀。传统的止回阀直接通过挡板将阀体隔断,其对挡板的冲击力较大,如果在某些经常发生导流的管路处经常使用,则会使挡板的工作寿命严重下降。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在于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而提供高压止回阀。
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上述目的:
一种高压止回阀,包括矩形管、止回板、控制壳和控制板,所述矩形管上设置有垂直于所述矩形管的矩形通槽,所述矩形通槽贯穿所述矩形管的上侧面和下侧面,所述止回板竖直设置在所述矩形通槽内,且将所述矩形管分隔为上游段和下游段,所述控制壳的下侧面与所述矩形通槽的上端密封连接,所述止回板的下半段设置有通孔且竖直设置在所述矩形通槽内,所述控制板水平设置在所述控制壳内且与所述止回板的上半段固定连接,所述控制板可沿所述控制壳的内壁上下滑动且将所述控制壳分隔成为相互独立密封的上压腔和下压腔,所述上压腔通过压力管与所述矩形管的下游段连通,所述下压腔通过设置在所述矩形管上侧面上的压力孔与所述矩形管的上游段连通。
具体地,所述矩形通槽的宽度小于所述矩形管的外边长且大于所述矩形管的内边长,所述通孔的边长小于所述矩形管的内边长,所述止回板的宽度与所述矩形通槽的宽度相等,所述止回的厚度与所述矩形通槽的厚度相等,所述止回板与所述矩形通槽密封可滑动连接,所述止回板的长度大于所述矩形管的外边长的2倍,所述控制壳的边长大于所述矩形槽的宽度。
进一步,所述止回阀还包括矩形导管,所述矩形导管的上端与所述矩形通槽的下端密封连接,所述下矩形导管的下端设置有恒压孔,所述矩形导管的长度不小于所述通孔的上端面与所述止回板的下端面的距离,所述通孔的上端面与所述止回板的上端面之间的距离不小于所述矩形管的内边长。
优选地,所述控制壳内设置有限位块,所述限位块位于所述压力管与所述控制壳的连通口的下方且在所述控制板的上方。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本实用新型一种高压止回阀通过控制板上方上压腔和下方下压强之间的压力差,控制止回板的上下移动,从而可以实现对矩形管的止回作用,同时在止回过程中,具有一定的缓冲时间,能够避免压力过大对止回板造成强冲击,影响止回阀的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所述高压止回阀的主剖视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所述高压止回阀的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实施例一
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一种高压止回阀,包括矩形管1、止回板2、控制壳3和控制板4,矩形管1上设置有垂直于矩形管1的矩形通槽,矩形通槽贯穿矩形管1的上侧面和下侧面,止回板2竖直设置在矩形通槽内,且将矩形管1分隔为上游段11和下游段12,控制壳3的下侧面与矩形通槽的上端密封连接,止回板2的下半段设置有通孔8且竖直设置在矩形通槽内,控制板4水平设置在控制壳3内且与止回板2的上半段固定连接,控制板4可沿控制壳3的内壁上下滑动且将控制壳3分隔成为相互独立密封的上压腔9和下压腔10,上压腔9通过压力管与矩形管1的下游段12连通,下压腔10通过设置在矩形管1上侧面上的压力孔与矩形管1的上游段11连通。
介质按照如图1所示的从左至右的方向流动,以止回板2左侧为上游段11,止回板2右侧为下游段12,当介质正常流动时,上游段11内的介质从压力孔进入至下压腔10内,上压腔9内的介质跟随下游段12内的介质向右流动,从而使得控制板4向上移动,进而使得通孔8位于矩形管1内,从而使得介质正常流动。
当介质从右至左逆流时,下游段12的介质从压力管进入至上压腔9,下压腔10内的介质跟随上游段11内的介质向左流动,从而使得控制板4向下移动,进而使得通孔8与矩形管1错位,使得矩形管1隔断,避免了介质继续逆流。
为了使上述步骤进行,同时保证各个连接件之间的密封性能,矩形通槽的宽度小于矩形管1的外边长且大于矩形管1的内边长,通孔8的边长小于矩形管1的内边长,止回板2的宽度与矩形通槽的宽度相等,止回的厚度与矩形通槽的厚度相等,止回板2与矩形通槽密封可滑动连接,止回板2的长度大于矩形管1的外边长的2倍,控制壳3的边长大于矩形槽的宽度。
实施例二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四川兰天低温技术开发有限公司,未经四川兰天低温技术开发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21435366.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