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双电源切换继电器有效
申请号: | 201621435803.0 | 申请日: | 2016-12-26 |
公开(公告)号: | CN206480564U | 公开(公告)日: | 2017-09-08 |
发明(设计)人: | 刘方云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亚洲龙继电器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H50/14 | 分类号: | H01H50/14 |
代理公司: | 杭州斯可睿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33241 | 代理人: | 郑书利 |
地址: | 325200 浙江省温***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双电源 切换 继电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双电源切换继电器,具体指可在市电和自发电之间自动切换的继电器。
背景技术
传统应用于市发电和自发电转换电路的继电器都是常规的JQX-62F 2Z型继电器,其切换电路中采用大量跨长距离连接的柔性导线进行导接,尤其是左动簧片和右动簧片通过多个柔性导线和导电片相互拼接于继电器的后部,从左动簧片和右动簧片到公共引出端接线端子经过了三个以上的导电体进行连接,安装工序非常繁琐,导电体非常凌乱地分布在基座上,并且前部的接线端子与后部的左动簧片和右动簧片集中导接处横跨整个继电器,需要用很长的柔性导线分别进行连接,进一步导致继电器内部导线的凌乱,而且增加了导电距离。
实用新型内容
鉴于背景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双电源切换继电器,该双电源切换继电器的装配更加方便、结构更加紧凑。
为此,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双电源切换继电器,包括基座,基座上设置有切换电路,所述基座前端设置有接线端子,所述基座包括一体成型的底座和前框架,前框架处于底座前侧,所述前框架的前侧设置所述接线槽,所述切换电路包括动簧引出片、左动簧片和右动簧片,所述动簧引出片横向固定于所述前框架的后侧,所述动簧引出片的两侧分别通过柔性导线与左动簧片和右动簧片连接,所述动簧引出片上带有一体成型的所述动簧导电片,动簧导电片与所述公共引出端接线端子连接。
本实用新型中,动簧引出片离接线端子的距离极近,无需长距离引线连接,节省材料成本,产品导电线路集中于前框架处,结构更加紧凑美观,动簧引出片作为一体成型的导电体分别将公共引出端接线端子、左动簧片和右动簧片集中导接,减少了装配工序,相比传统结构中采用多个金属片和柔性导线搭接的结构使电路的流转更加顺畅。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双电源切换继电器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的双电源切换继电器拆除盖子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1中的盖子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2中仅带有动簧引出片的基座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4中拆除动簧引出片的基座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6为图2中的动簧引出片的结构平面示意图。
图7为图6的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图1、图4、图5、图6、图7所示,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双电源切换继电器,包括基座1,基座1上设置有切换电路,所述基座1前端设置有接线端子,所述基座1包括一体成型的底座13和前框架14,所述前框架14处于底座13前侧,本专利中以接线端子一侧为前侧,所述前框架14的前侧设置所述接线槽4,所述切换电路包括动簧引出片15、左动簧片16和右动簧片17,所述动簧引出片15横向固定于所述前框架14的后侧,所述动簧引出片15的两侧分别通过柔性导线与左动簧片16和右动簧片17连接,所述动簧引出片15上带有一体成型的所述动簧导电片19,动簧导电片19与所述公共引出端接线端子连接。其技术效果:动簧引出片15离接线端子的距离极近,无需长距离引线连接,节省材料成本,产品的导电线路集中于前框架处,结构更加紧凑美观,动簧引出片15作为一个一体成型的导电体分别将公共引出端接线端子20、左动簧片16和右动簧片17集中导接,减少了装配工序,相比传统结构中采用多个金属片和柔性导线搭接的结构使电路的流转更加顺畅。
参照图4、图5、图6、图7所示,所述前框架14后侧的两侧端带有左固定槽21和右导电槽22,右导电槽22直通所述接线槽4,所述动簧引出片15向前90度弯折有左固定片23和所述动簧导电片19,所述左固定片23锚固于所述左固定槽21,所述动簧导电片19处于锚固于所述右导电槽22内并直达接线槽4,所述动簧引出片15向后90度弯折有左连接片24和右连接片25,连接所述左动簧片16的柔性导线与所述左连接片24连接,连接所述右动簧片17的柔性导线与所述右连接片25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亚洲龙继电器有限公司,未经浙江亚洲龙继电器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21435803.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