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芽苗生长罐有效
申请号: | 201621436664.3 | 申请日: | 2016-12-26 |
公开(公告)号: | CN206283960U | 公开(公告)日: | 2017-06-30 |
发明(设计)人: | 韦英群 | 申请(专利权)人: | 洛阳市耕云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01G9/10 | 分类号: | A01G9/10 |
代理公司: | 洛阳公信知识产权事务所(普通合伙)41120 | 代理人: | 孙笑飞 |
地址: | 471000 河南省洛阳市涧西***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生长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种植容器,具体的说是一种用于培育芽苗的生长罐。
背景技术
豆芽等芽苗是一种营养丰富、口感清脆、风味独特的蔬菜,深受人们喜爱。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饮食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面对日益突出的食品安全问题和人们对生活情趣的追求,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尝试在家里自己发豆芽等芽苗菜。家用的豆芽罐大多为单层结构,一次只能培育一层豆芽,培育量比较少。有些家用的豆芽罐为了使豆芽长得粗壮,在豆芽罐内设置配重盘,通过对豆芽加压,使其生长的更为粗壮。这种配重通常在豆子发芽之前就直接放置压在豆子上,直至培养结束。由于豆子放入豆芽罐时朝向是随机的,发芽时会从不同方向萌发。压上配重后,种子堆放比较密实不易活动,虽然培育出来的豆芽比较粗壮,但是扭曲现象较多,形态不好。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上述缺陷,提供一种芽苗生长形态好的芽苗生长罐。
本实用新型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芽苗生长罐,包括罐体和设置在罐体上端口的盖子,在所述罐体内设有至少一个用于承载芽苗并将罐体内部空间分隔成上下两个芽苗生长腔的托盘,所述托盘活动放置在罐体内,在托盘的边缘设有向上突出的用于支撑上方配重物的承托壁,承托壁沿托盘的周向设置形成用于容纳种子的空间,所述承托壁向上突出的高度大于托盘所承载种子的总厚度,且小于生长出的芽苗的高度,以保证在种子发芽之前由承托壁承载配重物的重量,而在种子发芽后使配重物的重量作用在芽苗上。
所述托盘的中心设有向上突出的手柄。
所述托盘上设有用于向下漏水的漏水孔。
所述罐体最下方的芽苗生长腔的底部设有篦子。
所述罐体最上方的芽苗生长腔的上方设有用于容纳过滤材料,并对下方芽苗生长腔内的芽苗施压的过滤篮。
所述罐体最下方的芽苗生长腔的底部也设有托盘。
所述罐体最上方的芽苗生长腔的上方设有用于对下方芽苗生长腔内的芽苗施压的压盘。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承载芽苗的托盘具有承托壁,配重物的重量在种子未发芽之前由承托壁承载,不直接作用在豆子等种子上,使其堆放较为松散,能够种子发芽后调整生长方向时有一定的活动量,从而减少芽苗的扭转。而在芽苗长出来后,由于高度增长并超过承载壁的高度,使其失去承载作用,上方配重物的重量直接作用在芽苗上,通过一定的压力保证芽苗生长粗壮。通过该结构方式,既解决的保证芽苗生长粗壮的问题,又减少了芽苗的扭曲现象,使培育出的芽苗具有良好的生长形态。利用托盘的分隔作用,可以实现多层同时培育,而上方的托盘又能作为下方芽苗生长腔的配重物,通过简单的结构实现一次大量培育。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豆子发芽之前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豆子发芽后的示意图。
图3是托盘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的示意图。
图中标记:1、罐体,2、盖子,3、托盘,301、承托壁,302、手柄,303、漏水孔,4、芽苗生长腔,5、篦子,6、过滤篮,7、过滤材料,8、压盘。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具体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实施例,芽苗生长罐,包括罐体1和设置在罐体上端口的盖子2,在罐体1内活动放置有两个托盘3,其中一个托盘位于底部,另一个托盘3位于底部托盘的上方。位于上方的托盘3将罐体内部空间分隔成上下两个芽苗生长腔4。下方芽苗生长腔4的芽苗由底部的托盘承载,上方芽苗生长腔4的芽苗由上方的托盘承载。本实施例具有两个层叠设置的托盘,根据需要也可以设置三个或更多。按图1的方式层叠设置三个托盘时,位于上方的两个托盘则分别分隔出上下两个芽苗生长腔。
如图1和图3所示,在托盘3的边缘设有向上突出的承托壁301,承托壁301沿托盘3的周向设置形成用于容纳种子的空间。所述承托壁301在种子发芽之前用于支撑上方的配重物,避免配重物直接压在未发芽的种子上。在图1中,上方的托盘3兼做下方芽苗生长腔内芽苗的配重物,压盘8作为上方芽苗生长腔内芽苗的配重物。设置三个或更多层托盘时同样道理,压盘8作为最上方芽苗生长腔内芽苗的配重物,托盘依次作为其下方芽苗生长腔内芽苗的配重物,最下方芽苗生长空间底部的托盘放置在罐体底部四周的台阶上,不再起到配重物的作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洛阳市耕云文化发展有限公司,未经洛阳市耕云文化发展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21436664.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