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汽车同步电机的控制电路有效
申请号: | 201621437212.7 | 申请日: | 2016-12-26 |
公开(公告)号: | CN206336152U | 公开(公告)日: | 2017-07-18 |
发明(设计)人: | 焦伟 | 申请(专利权)人: | 武汉索特南洋电机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L15/00 | 分类号: | B60L15/00;H02P6/06 |
代理公司: | 武汉国越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42232 | 代理人: | 李伟涛 |
地址: | 430000 湖北省武汉市江岸***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汽车 同步电机 控制电路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电机,尤其涉及一种汽车同步电机的控制电路。
背景技术
同步电机可分同步发电机、同步电动机和同步补偿机。在现代电力系统中,几乎所有的电能是由同步发电机生产的;同步电动机应用于大型生产机械的拖动系统中,随着电力电子技术和计算机控制技术的不断发展,变频调速在同步电动机的调速系统中的实现,使同步电动机的应用场合大为扩大;同步补偿机则是空载运行的同步电动机,用以改善电网的功率因数。
与直流机、异步电动机一样,同步电动机也是由定子和转子两大部分组成。同步电动机的定子与异步电动机的定子结构基本相同,由机座、定子铁芯、电枢绕组等组成;大型同步电动机,由于尺寸太大,硅钢片常制成扇形,然后对成圆形;同步电动机的转子由磁极、转轴、阻尼绕组、滑环、电刷等组成,在电刷和滑环通入直流电励磁,产生固定磁极。
根据容量大小和转速高低转子结构分凸极和隐极两种;凸极特点:气隙不均匀,有明显的磁极,转子铁芯短粗,适用于转速低于1000r/min,极对数p≥3的电动机;隐极特点:气隙均匀,无明显的磁极,转子铁芯长细,适用于转速高于1500r/min,极对数p≤2的电动机。故现有的汽车电动机,不能同时实现凸极和隐极的优点,故在使用过程中,很大程度上限制了车速;另外,现有技术中,当电机高速运行时,转子的旋转速度与定子绕组所产生的旋转磁场的速度不一致,故影响电机的稳定性。
实用新型内容
为解决上述缺陷,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汽车同步电机的控制电路,其电路结构简单,其响应速度快,能实时对车速进行监控和调整,汽车同步电机的稳定性强。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汽车同步电机的控制电路,其包括供电电路及与供电电路连接的驱动电路、调速控制电路、自锁电路、速度检测电路、激励电路、轴角转换电路;调速控制电路、速度检测电路、自锁电路均连接至汽车同步电机的转子;速度检测电路与调速控制电路连接;激励电路、轴角转换电路均连接至汽车同步电机的定子;且激励电路、轴角转换电路均与调速控制电路连接;调速控制电路包括芯片NE555、电容C1、电容C2、电容C3、电阻R1、电阻R2、电阻R3、电阻R4、电阻R5、电阻R6、固态继电器KN、电位器RP、二极管VD1、二极管VD2、二极管VD3、双向二极管VTH和稳压二极管VS;芯片NE555的第一接脚连接至电源的负极、电容C2的一端、电容C1的一端、稳压二极管VS的一端;芯片NE555的第二接脚、第六接脚均连接至电阻R4的一端、电容C2的另一端;芯片NE555的第三接脚连接至电阻R6的一端,电阻R6的另一端连接至固态继电器KN的正极;芯片NE555的第四接脚、第八接脚均连接至二极管VD3的一端、电阻R2的一端、电容C1的另一端、稳压二极管VS的另一端;芯片NE555的第七接脚连接至电阻R3的一端、电阻R2的另一端、二极管VD1的一端;电阻R3的另一端连接至二极管VD2的一端;二极管VD2的另一端连接至电位器RP的第一固定端;二极管VD1的另一端连接至电位器RP的第二固定端;电阻R4的另一端连接至电位器RP的动触点;二极管VD3的另一端连接至电阻R1的一端、电容C3的一端;电阻R1的另一端连接至汽车同步电机的一端;汽车同步电机的另一端连接至双向二极管VTH的一端;双向二极管VTH的另一端连接至电源的负极;电容C3的另一端连接至电源的正极;电阻R5的一端连接至固态继电器KN的第一交流输入端,其另一端连接至电源的负极;固态继电器KN的负极、第二交流输入端均连接至电源的负极。
其中,速度检测电路包括电阻R8、电阻R9、电阻R10、电阻R11、光电耦合器U1、三极管Q1和供电电源PS;电阻R1的一端、电阻R2的一端、电阻R3的一端均连接至电源的正极;电阻R1的另一端连接至光电耦合器U1的第一接脚;光电耦合器U1的第四接脚连接至电阻R2的另一端、电阻R4的一端;电阻R4的另一端连接至三极管Q1的基极;三极管Q1的集电极连接至电阻R3的另一端、供电电源PS的第一接脚;光电耦合器U1的第二接脚、第三接脚、三极管Q1的发射极、供电电源PS的第二接脚均接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武汉索特南洋电机有限公司,未经武汉索特南洋电机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21437212.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防盗充电桩
- 下一篇:一种车辆电机综合控制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