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可穿戴设备有效
申请号: | 201621438486.8 | 申请日: | 2016-12-26 |
公开(公告)号: | CN206379467U | 公开(公告)日: | 2017-08-04 |
发明(设计)人: | 唐登涛;李艳;金星辉;朱育革 | 申请(专利权)人: | 歌尔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Q1/50 | 分类号: | H01Q1/50;H01Q21/28;H01Q1/27;G04R60/06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隆安律师事务所11323 | 代理人: | 权鲜枝 |
地址: | 261031 山东省潍***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穿戴 设备 | ||
1.一种可穿戴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本体,以及可拆卸的安装在本体上的外壳,
本体内设置有相连接的第一印刷电路板PCB和本体天线,第一印刷电路板PCB上设置有控制电路,
外壳上设置有外壳天线,外壳与本体安装时外壳天线与第一印刷电路板PCB相连接,
控制电路控制在外壳天线和本体天线之间切换,以将外壳天线或本体天线作为工作天线。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穿戴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本体上设置有与控制电路的控制端相连接的切换检测触点,
所述外壳上设置有在外壳与本体安装时与切换检测触点相连接的连接器,
当切换检测触点与连接器连接时,控制电路,控制接通外壳天线,并将外壳天线作为工作天线。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可穿戴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本体上还设置有与第一印刷电路板PCB相连接的天线触点,所述天线触点在外壳与本体安装时与所述外壳天线连接,
所述切换检测触点和天线触点均设置在本体的外表面上,
切换检测触点设置在本体的外表面的一侧,
天线触点设置在本体的外表面的另一侧且与切换检测触点相距的距离大于或等于第一预定距离阈值。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可穿戴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电路包括:第一开关元件和第二开关元件,第一开关元件和第二开关元件能够连接至天线信号源;
第一开关元件控制外壳天线的导通或断开;
第二开关元件控制本体天线的导通或断开;
所述的切换检测触点分别与第一开关元件和第二开关元件上的控制端相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可穿戴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开关元件包括:第一动触点Com1,第一静触点NO1,第一静触点NC1和第一控制端Ctr1,
所述第二开关元件包括:第二动触点Com2,第二静触点NO2,第二静触点NC2和第二控制端Ctr2,
第一开关元件的第一控制端Ctr1和第二开关元件的第二控制端Ctr2分别与切换检测触点连接,
第一开关元件的第一动触点Com1与天线信号源相连接,第一开关元件的第一静触点NO1与能够连接外壳天线的天线触点相连接,第一静触点NC1与第二开关元件的第二静触点NC2连接,第二开关元件的第二动触点Com2与本体天线连接,第二开关元件的第二静触点NO2接地;
当第一开关元件的第一动触点Com1与连接第二开关元件的第二静触点NC2的第一静触点NC1连接且第二开关元件的第二动触点Com2与连接第一开关元件的第一静触点NC1的第二静触点NC2连接时,本体天线工作;
当第一开关元件的第一动触点Com1与连接外壳天线的天线触点的第一静触点NO1连接且第二开关元件的第二动触点Com2与接地的第二静触点NO2连接时,外壳天线工作。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可穿戴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切换检测触点的数量为两个,分别为第一切换检测触点和第二切换检测触点,第一切换检测触点的一端接电源,第二切换检测触点的一端接地,
外壳上设置的在外壳与本体安装时与第一切换检测触点和第二切换检测触点相连接的连接器为第一弹性元件;
第一弹性元件在外壳与本体安装时分别与第一切换检测触点和第二切换检测触点连接,使第一切换检测触点和第二切换检测触点之间相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可穿戴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内设置有第二印刷电路板PCB,第二印刷电路板PCB上设有第二弹性元件,第二弹性元件与外壳天线连接,
第二弹性元件在外壳与本体安装时还与所述的天线触点相连接;
第二印刷电路板PCB上还设置有声表面滤波器,声表面滤波器在外壳与本体安装时分别与第一开关元件的其中一个第一静触点以及外壳天线相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穿戴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天线的馈电点与所述本体天线的馈电点间的距离小于或等于第二预定距离阈值且外壳天线的长边走线与本体天线的长边走线的方向相反;
所述可穿戴设备为智能腕带设备。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歌尔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歌尔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21438486.8/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