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用于医疗废物焚烧炉的密封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621438638.4 | 申请日: | 2016-12-26 |
公开(公告)号: | CN207132353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3-23 |
发明(设计)人: | 李拓;方平平 | 申请(专利权)人: | 李拓 |
主分类号: | F23G7/00 | 分类号: | F23G7/00;F23G5/4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12500 辽宁省铁***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医疗 废物 焚烧 密封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用于医疗废物焚烧炉的密封系统。
背景技术
目前,立式旋转热解焚烧炉分为炉盖和炉体等部分,由于炉盖为固定静止状态,而炉体为旋转形式。当医疗废物在焚烧时产生烟气会在炉盖和炉体之间的缝隙中溢出。传统的立式旋转热解焚烧炉没有对该问题提出具体的解决技术方案,这样从炉盖和炉体之间的缝隙中溢出烟气还是会污染空气。
如何生产一种立式旋转热解焚烧炉炉体和炉盖之间的动密封结构是业界亟待解决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为了解决现有技术的上述不足,提出了一种用于医疗废物焚烧炉的密封系统。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用于医疗废物焚烧炉的密封系统,包括用于焚烧医疗废物的炉体和设置在炉体上方的炉盖,炉体的下部具有带动炉体绕炉体轴向转动的驱动机构,所述炉体为圆形的回转体,所述炉体的炉口的周缘固定着一个下水封环,所述下水封环具有至少二层的U型容水环槽,所述炉盖固定在炉体上方且不接触于所述炉体,该炉盖的圆周周缘下部设有匹配对应于下水封环的上水封环,所述上水封环具有至少一层的倒置设置的U型封水环槽,所述U型封水环槽匹配倒扣插入横跨在两个U型容水环槽之间,且该U型封水环槽和所述U型容水环槽不接触,所述U型容水环槽内的加水深度浸没于U型封水环槽的两边槽壁。
优选地,所述的U型封水环槽和U型容水环槽都采用不锈钢板制成。
优选地,所述U型封水环槽和U型容水环槽的槽壁厚度都为10mm。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是,炉盖上的U型封水环槽倒扣在炉体炉口处的 U型容水环槽上,U型封水环槽和U型容水环槽相互不接触,且U型封水环槽和U型容水环槽采用“齿轮啮合”的形式设置,当U型容水环槽注满清水后,U型封水环槽和U型容水环槽构成一个水密封结构,而当U型容水环槽即使伴随着炉体一起旋转时,U型封水环槽配合U型容水环槽构成动态的密封结构,防止烟气外泄。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解决了传统的立式旋转热解焚烧炉在使用时由于炉盖和炉体之间的缝隙会泄露烟气的问题,采用的U型封水环槽配合U 型容水环槽构成动态的水密封结构设计十分巧妙,防止烟气外泄的同时,且结构简单,易于实现。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下水封环的上水封环的安装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实用新型进行详细的说明。
如图1和2所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用于医疗废物焚烧炉的密封系统,包括用于焚烧医疗废物的炉体1和设置在炉体上方的炉盖2,炉体1的下部具有带动炉体绕炉体轴向转动的驱动机构,所述炉体为圆形的回转体,所述炉体1 的炉口的周缘固定着一个下水封环3,下水封环3具有至少二层的U型容水环槽 301,炉盖2固定在炉体上方且不接触于所述炉体,该炉盖的圆周周缘下部设有匹配对应于下水封环3的上水封环4,上水封环4具有至少一层的倒置设置的U 型封水环槽401,U型封水环槽401匹配倒扣插入横跨在两个U型容水环槽301 之间,且该U型封水环槽401和U型容水环槽301不接触,U型容水环槽301 内的加水深度浸没于U型封水环槽401的两边槽壁。
U型封水环槽401和U型容水环槽301都采用不锈钢板制成。U型封水环槽401和U型容水环槽301的槽壁厚度都为10mm。
炉盖上的U型封水环槽倒扣在炉体炉口处的U型容水环槽上,U型封水环槽和U型容水环槽相互不接触,且U型封水环槽和U型容水环槽采用“齿轮啮合”的形式设置,当U型容水环槽注满清水后,U型封水环槽和U型容水环槽构成一个水密封结构,而当U型容水环槽即使伴随着炉体一起旋转时,U型封水环槽配合U型容水环槽构成动态的密封结构,防止烟气外泄。
上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和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书为准。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李拓,未经李拓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21438638.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新型密封圈
- 下一篇:基于光伏技术的农业信息实时远程监测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