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桥梁裂缝加固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621439139.7 | 申请日: | 2016-12-26 |
公开(公告)号: | CN206308630U | 公开(公告)日: | 2017-07-07 |
发明(设计)人: | 朱佳德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南交通大学 |
主分类号: | E01D22/00 | 分类号: | E01D22/00 |
代理公司: | 东营双桥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37107 | 代理人: | 侯玉山 |
地址: | 611756 四川省***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桥梁 裂缝 加固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桥梁裂缝加固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桥梁在长时间的使用时难免会产生裂缝,为了人们的安全和桥梁的使用寿命考虑,桥梁产生裂缝之后需要马上修复,然而传统的修复手段仅仅是采用混凝土对裂缝进行填充,经过一段时间会再次裂开,修补效果很差,而且修补后的表面不够平整;现如今单纯采用混凝土进行修复的手段已经被渐渐抛弃不再使用,比较常用的是在混凝土填充的基础上,在裂缝表面处覆盖钢板,钢板两边通过螺栓与裂缝的两边固定,实现对裂缝的拉拽作用,修补效果明显提高,但是这种方法依然存在缺陷,钢板的连接仅仅靠螺栓与裂缝固定,连接不牢固,螺栓与裂缝的连接随着时间增长,很容易逐渐松动或者连接处崩裂,钢板容易脱离,导致钢板失去对裂缝的拉拽作用,裂缝极易再次产生。为此我们公开了一种桥梁裂缝加固结构能够有效解决上述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上述存在的技术不足,提供一种桥梁裂缝加固结构,其能够对裂缝两边进行挤压,固定效果好且不易移动,而且实现对路面托板的牢固固定,使路面托板不易松动脱离,对裂缝的修补效果好。
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桥梁裂缝加固结构,包括竖直设置的紧固板;紧固板上端固定配合连接有承载条;承载条上端设置有路面托板;路面托板上面均匀开有螺栓槽;承载条上均匀开有螺栓孔;螺栓槽内配合设置有紧固螺栓;所述的紧固螺栓下端竖直穿过路面托板且与螺栓孔螺纹连接;路面托板侧面均粘接固定有橡胶条;路面托板上均匀分布有竖直向下的连接螺栓;所述的连接螺栓与裂缝两侧固定连接;紧固板下端沿前后方向均匀开有竖直方向的通槽;通槽内上端固定配合连接有三棱柱形的挤压块;紧固板左右两侧均匀交错分布有直角三棱柱形的支撑板;所述的支撑板的斜面插入通槽内且与通槽配合;挤压块的侧面与支撑板的斜面紧密贴合;支撑板的直角侧面上均匀分布有支撑柱;支撑板的斜面上均匀开有插孔;通槽上方,紧固板上沿前后方向均匀开有通孔;穿过通孔插接有钢筋柱;钢筋柱的一端伸入到插孔内且与插孔插接连接。
进一步优化本技术方案,桥梁裂缝加固结构的支撑板前后两侧均固定连接有若干辅助板。
进一步优化本技术方案,桥梁裂缝加固结构的支撑板下端滑动配合连接有滑条。
进一步优化本技术方案,桥梁裂缝加固结构的螺栓槽内配合放置有垫圈。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1、通过砸下承载条,能够使紧固板向下移动,使紧固板通槽内的挤压块挤压对应的支撑板;支撑板被挤压后,支撑板直角侧面上的支撑柱能够对裂缝的内壁进行挤压,增强了支撑板的固定效果;支撑板的斜面上均匀开有插孔,紧固板上开有通孔,插孔和通孔之间插接钢筋柱连接,能够将紧固板与支撑板固定在一起,之后浇灌混凝土,支撑板和紧固板均被牢固固定;路面托板通过紧固螺栓与承载条固定连接,实现了对路面托板的牢固固定;路面托板通过连接螺栓能够对裂缝两侧进行连接,通过拉拽作用,避免了裂缝的扩大;路面托板侧面均粘接固定橡胶条,橡胶条填补能够路面托板与桥梁裂缝之间的缝隙,使路面平整,同时避免水的渗入。
2、支撑板前后两侧均固定连接若干辅助板,浇灌混凝土时,能够增加受力面积,增强对支撑板的固定效果。
3、支撑板下端滑动配合连接有滑条,能够避免由于支撑板下端与裂缝直接接触产生较大摩擦,从而使支撑板移动困难,使挤压块挤压支撑板侧面时,支撑板随滑条作用而方便的滑动。
4、螺栓槽内配合放置垫圈能够将紧固螺栓与螺栓槽之间的缝隙填补,保证密封效果,避免了水的渗入,保证裂缝的修补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路面托板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紧固板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支撑板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竖直截面结构示意图;
图中,1、紧固板;2、承载条;3、路面托板;4、螺栓槽;5、螺栓孔;6、紧固螺栓;7、橡胶条;8、连接螺栓;9、通槽;10、挤压块;11、支撑板;12、支撑柱;13、插孔;14、通孔;15、钢筋柱;16、辅助板;17、滑条;18、垫圈;19、裂缝。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南交通大学,未经西南交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21439139.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