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管柱连接装置及起下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621439357.0 | 申请日: | 2016-12-26 |
公开(公告)号: | CN206458336U | 公开(公告)日: | 2017-09-01 |
发明(设计)人: | 刘斯迪;赵旭光;袁武;李鸿程;李春东;夏胜淼;孙语泽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21B17/02 | 分类号: | E21B17/02;E21B19/22 |
代理公司: | 北京三友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11127 | 代理人: | 党晓林 |
地址: | 100007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管柱 连接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高凝油开采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管柱连接装置及起下装置。
背景技术
在石油领域,通常把凝固点高于35℃,且含蜡量大于30%的原油称作高凝油。位于辽宁省盘锦市的辽河油田沈阳采油厂矿区是我国最大的高凝油田,其原油的最高凝固点可达67℃。
现有技术中,对高凝油的开采主要采用电伴热工艺。采油管柱上设置有能通电进行发热的加热装置,利用电能发热来对高凝油进行加热,从而提高高凝油的温度以使高凝油融化,进而降低高凝油的粘度,最终实现高凝油的顺利开采。
实际上,电伴热工艺耗电量巨大,单井日耗电量近千度。为了降低高凝油的开采成本,部分高凝油的油井应用了热水循环伴热工艺。该工艺通过在空心抽油杆内下入保温连续管柱进而构建热水的循环流道。在采油的过程中,地面不断地向保温连续管柱内循环通入热水,进而对高凝油进行加热,提高高凝油的温度,从而降低高凝油的粘度,实现高凝油的顺利开采。
保温连续管柱的长度较长且质量较重,为了保证保温连续管柱能顺利地进行起下操作,操作人员需要将起下装置与保温连续管柱之间进行对焊作业,进而防止在起下管柱的过程中保温连续管柱脱落。但每次对保温连续管柱进行起下操作时都需要进行对焊作业,使得起下操作需要耗费较多的时间且在采油区域内进行对焊工作,难以保证施工的安全性。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了一种连接装置及起下装置,其能解决上述问题中的至少一种。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管柱连接装置,包括:
第一连接机构,能固定设置在管柱上;
第二连接机构,所述第二连接机构能可拆卸地与所述第一连接机构固定连接;
第三连接机构,所述第三连接机构的一端与所述第二连接机构连接,所述第三连接机构的另一端能与牵引装置相连接;
其中,所述第一连接机构包括:
限位环,所述限位环能套设在所述管柱上并与所述管柱固定连接;
限位座,所述限位座能套设在所述管柱上并与所述管柱固定连接,所述限位座位于所述限位环的下方,所述限位座的上端至少部分与所述限位环的底壁相抵。
优选的,所述第二连接机构为一端敞口另一端设置有通孔的筒体,所述筒体能套设在所述第一连接机构上且与所述第一连接机构固定连接;
所述限位座的外周壁上设置有能与所述第二连接机构固定连接的第一配合部,所述筒体的内周壁上设置有能与所述第一配合部相配合连接的第二配合部,以使所述第一连接机构能与所述第二连接机构可拆卸的固定连接。
优选的,所述第一配合部和第二配合部为螺纹。
优选的,所述第三连接机构包括杆体以及设置在所述杆体一端的凸起部;
所述杆体通过所述通孔部分穿设在所述筒体内,且所述第三连接机构能相对所述筒体转动;
所述凸起部位于所述筒体内,所述凸起部的外接圆直径大于所述通孔的直径;
所述杆体的另一端能伸出筒体外且与所述牵引装置连接。
优选的,所述杆体的另一端上设置有连接件,所述连接件能与所述牵引装置连接。
优选的,所述限位环与所述管柱之间通过焊接、螺纹连接、卡接中的一种固定连接或一体成型。
优选的,所述限位座与所述管柱之间通过焊接、螺纹连接、卡接中的一种固定连接或一体成型。
优选的,所述限位座远离所述限位环的一端具有沿径向延伸的止挡部,所述第二连接机构的下端部能与所述止挡件相接触,进而对所述第二连接机构限位。
优选的,所述第一连接机构、第二连接机构和第三连接机构的材质为钢、铸铁、铜合金中的任意一种。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管柱的起下装置,所述管柱的起下装置包括:
牵引装置;
如上所述的管柱连接装置;
牵引绳,所述牵引绳的一端与所述牵引装置相连接,所述牵引绳的另一端与所述管柱连接装置相连接,以使所述牵引装置能带动与所述管柱连接装置相连接的管柱上下运动。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21439357.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