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捞油井口扶正转盘有效
申请号: | 201621440061.0 | 申请日: | 2016-12-26 |
公开(公告)号: | CN206458345U | 公开(公告)日: | 2017-09-01 |
发明(设计)人: | 刘佳声;陈亮;王杰;王锐;饶德林;单德志;邰宇;曹鑫;陈晓峰;吕常军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21B17/10 | 分类号: | E21B17/10 |
代理公司: | 北京三友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11127 | 代理人: | 邵涛,王春光 |
地址: | 100007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油井 扶正 转盘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油井捞油领域的一种扶正装置,具体涉及一种捞油井口扶正转盘。
背景技术
由于油田处于开发的中后期,各种捞油井数的不断增多,捞油井井口位置多变,有些捞油井还会受到地形限制。由于传统扶正盘在捞油筒上的位置固定,不能随意转动,与捞油井口扶正较为困难,导致捞油筒在有些油井处因地限制不能扶正,致使捞油机的不能按常规方式摆放,影响了捞油作业的实施,进而影响油井的产量。
有鉴于此,本设计人根据从事本领域和相关领域的生产设计经验,研制出一种捞油井口扶正转盘,以期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在于提供一种捞油井口扶正转盘,能自适应转动至扶正位置,提高适应范围及扶正效果,方便捞油作业。
为此,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捞油井口扶正转盘,其包括:
一扶正转盘本体,其设有一圆管状的扶正体,所述扶正体能转动的套设于一捞油筒上,其上端及下端处对应沿径向向外凸形成有一上转盘及一下转盘,所述上转盘的顶面上安装有扶正柱;
一限位套,其套设固定在所述捞油筒上,并相邻于所述下转盘的底面。
如上所述的捞油井口扶正转盘,其中,所述限位套的上端面设有一环凹槽,所述环凹槽内嵌定位有一推力轴承,所述推力轴承的上端顶抵于所述下转盘的底面。
如上所述的捞油井口扶正转盘,其中,所述限位套的下端面与所述捞油筒的外侧面之间连接有至少两个下加强筋板,各所述加强筋板沿所述限位套的周向均布。
如上所述的捞油井口扶正转盘,其中,所述推力轴承以过盈配合的方式嵌设于所述环凹槽内,所述限位套与所述捞油筒之间、所述下加强筋与所述限位套及所述捞油筒之间分别焊接固定。
如上所述的捞油井口扶正转盘,其中,所述上转盘的底面与所述下转盘的顶面之间连接有至少两个上加强筋板,各所述上加强筋板沿所述扶正体的周向均布,并分别与所述扶正体的外侧面连接固定。
如上所述的捞油井口扶正转盘,其中,所述扶正体的上端沿轴向凸设形成有一环肩,所述环肩的上端面凹设有一环槽,所述环槽内嵌设有一紧定螺母,所述紧定螺母与所述捞油筒螺接固定。
如上所述的捞油井口扶正转盘,其中,所述上加强筋板与所述上转盘、所述下转盘以及所述扶正体之间分别焊接固定。
如上所述的捞油井口扶正转盘,其中,所述扶正柱至少设有两个,并沿所述上转盘的周向均布,各所述扶正柱上贯通有一销钉孔,所述销钉孔沿所述扶正柱的径向设置。
如上所述的捞油井口扶正转盘,其中,所述上转盘的外径大于所述下转盘的外径。
如上所述的捞油井口扶正转盘,其中,所述扶正柱焊接或螺接于所述上转盘处。
本实用新型的捞油井口扶正转盘,通过设置能转动的扶正转盘本体,能自适应转动至扶正位置,并与井口的扶正杆连接,使得捞油车组正常摆放,受到地形限制较小,以适应较多的捞油井,有利于捞油作业的实施。
本实用新型的捞油井口扶正转盘,提高了适应范围,确保了扶正效果,保证原油的采现速度,最终达到节能减排的目的。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捞油井口扶正转盘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捞油井口扶正转盘的使用参考图。
主要元件标号说明:
1扶正转盘本体 11扶正体
12 上转盘 13下转盘
14 扶正柱 141 销钉孔
15 上加强筋板
16 环肩 17紧定螺母
2限位套 21环凹槽
22 推力轴承 23下加强筋板
3捞油筒 4 扶正杆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特征、目的和效果有更加清楚的理解,现对照附图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捞油井口扶正转盘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捞油井口扶正转盘的使用参考图。
参见图1,本实用新型提出的捞油井口扶正转盘,包括一扶正转盘本体1以及一限位套2。其中:
所述扶正转盘本体1设有一圆管状的扶正体11,所述扶正体11能转动的套设于一捞油筒3上,其上端及下端处对应沿径向向外凸形成有一上转盘12及一下转盘13,所述上转盘12的顶面上安装有扶正柱14;
所述限位套2套设固定在所述捞油筒3上,并相邻于所述下转盘13的底面,以对所述扶正转盘本体1进行定位,防止其沿所述捞油筒3的外表面下滑,进而影响正常作业。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21440061.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