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智能温室大棚有效
申请号: | 201621444639.X | 申请日: | 2016-12-27 |
公开(公告)号: | CN206365301U | 公开(公告)日: | 2017-08-01 |
发明(设计)人: | 徐东辉;余济海 | 申请(专利权)人: | 宜春学院 |
主分类号: | A01G9/14 | 分类号: | A01G9/14;A01G9/24;A01G25/16;G05D27/02 |
代理公司: | 南昌赣西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36121 | 代理人: | 邱明海 |
地址: | 336000 *** | 国省代码: | 江西;36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智能 温室 大棚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农业大棚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智能温室大棚。
背景技术
温室,又称暖房。能透光、保温(或加温),用来栽培植物的设施。在不适宜植物生长的季节,能提供温室生育期和增加产量,多用于低温季节喜温蔬菜、花卉、林木等植物栽培或育苗等。温室的种类多,依不同的屋架材料、采光材料、外形及加温条件等又可分为很多种类。
现有的温室大棚结构简单,只能起到一定的保温作用,根本不能实现对温度、湿度、光照等环境因子的调控,且械化水平低,调控能力差,作业主要依靠人力,大大降低了生产管理的效率,鉴于以上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陷,有必要将其进一步改进,使其更具备实用性,才能符合实际使用情况。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智能温室大棚,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现有的温室大棚结构简单,只能起到一定的保温作用,根本不能实现对温度、湿度、光照等环境因子的调控,且械化水平低,调控能力差,作业主要依靠人力,大大降低了生产管理的效率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智能温室大棚,包括支撑横梁、塑料薄膜、太阳能电池板、电源插头、土壤湿度传感器、温度传感器、显示屏、排风管和进水管,所述支撑横梁两端固定于支撑立杆上,且支撑立杆底端与固定基座相连接,所述固定基座固定于地面,所述塑料薄膜包裹与支撑横梁和支撑立杆上,所述太阳能电池板固定于支撑横梁上,且太阳能电池板与蓄电池电性连接,所述蓄电池位于控制箱内部,且蓄电池与中央处理器电性连接,所述电源插头与蓄电池电性连接,所述土壤湿度传感器位于地面上,且土壤湿度传感器用于监测地面中的土壤水分并将检测出的数据通过AD传感器传输给中央处理器,所述温度传感器用于监测空气中的温度并将检测出的数据传输给中央处理器,所述显示屏用于显示中央处理器处理后的数据信息,所述排风管上固定安装有排风机和电磁阀,所述进水管上设置有水泵和喷淋头。
优选的,所述中央处理器为51单片机,且型号为AT89451。
优选的,所述中央处理器与排风机、电磁阀和水泵均电性连接。
优选的,所述排风管的进风端呈喇叭状。
优选的,所述进水管固定于支撑横梁上,且喷淋头呈锥形状。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该智能温室大棚设有土壤湿度传感器和温度传感器,通过温度传感器反馈温度,土壤湿度传感器反馈土壤湿度,然后以51单片机作为控制器收集好大棚温度和土壤湿度,与设定值进行比较,当超过设定值时控制排风机运行或水泵进行喷水加湿,整体智能化程度高,能够对农作物生产环境实施调控,解放劳动力,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整个装置以太阳能为主电源,市电作为辅助电源,采用清洁能源减少污染,使用效果好,排风管的进风端呈喇叭状,排风速度快,降温效果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结构流程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电路原理示意图。
图中:1、支撑横梁,2、支撑立杆,3、固定基座,4、塑料薄膜,5、地面,6、太阳能电池板,7、控制箱,8、蓄电池,9、中央处理器,10、电源插头,11、土壤湿度传感器,12、AD传感器,13、温度传感器,14、显示屏,15、排风管,16、排风机,17、电磁阀,18、进水管,19、水泵,20、喷淋头。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宜春学院,未经宜春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21444639.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