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双层式排水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621445528.0 | 申请日: | 2016-12-27 |
公开(公告)号: | CN206512733U | 公开(公告)日: | 2017-09-22 |
发明(设计)人: | 朱才辉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安理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E02D19/20 | 分类号: | E02D19/20 |
代理公司: | 西安弘理专利事务所61214 | 代理人: | 罗笛 |
地址: | 710048***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双层 排水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排水技术领域,涉及一种双层式排水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大量关于古遗址、古建筑病害的报道屡见不鲜。大量现场调研、无损探测、模型试验、数值分析等研究成果表明:多数的历史悠久的夯土遗址、砖-土结构古建筑基座正面临着酥碱、生物入侵、风化、剥蚀、水毁、空洞、开裂甚至坍塌等水害和结构病害,造成这种病害的形成机制主要是:长期降雨入渗至夯土遗址或古建筑夯土基座内,而夯土的渗透性又极低,渗入夯土内部的水分难以在短期内排出,久而久之造成内部饱和度逐渐上升,进而诱发地基发生湿陷软化,产生不均匀变形,连续降雨入渗带走了土体内部的细微粘性颗粒和可溶性盐分,最终产生渗流通道,从而诱发夯土地基承载能力降低。对古夯土遗址而言,土层逐渐剥蚀、开裂、坍塌、流失殆尽,对于“外包砖-芯墙土”的古建筑基座,会诱发砖墙起皮、酥碱、开裂甚至坍塌破坏等结构病害。总之,造成古遗址、古建筑病害的直接原因是雨水入渗或其他水源诱发地基内部水分上升、聚集,难以排出引起。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了一种双层式排水装置,该装置能快速排出地基内部水分和降雨形成的地面径流或产流。
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双层式排水装置,包括内部排水管,内部排水管外套有外部排水管,内部排水管和外部排水管通过连接板连接,连接板位于外部排水管的径向,连接板上设置有导水孔,外部排水管的侧面设置有若干个通孔。
本实用新型的特点还在于,
外部排水管的外壁包裹有透水土工布。
内部排水管和外部排水管之间形成环形排水通道,环形排水通道内设置有填充物。
填充物为吸水纤维材料或干燥粗砂。
通孔绕外部排水管的径向均匀设置若干层。
连接板均匀设置若干层,每层连接板至少设置四根,每层连接板绕外部排水管的径向均匀设置。
通孔为斜通孔,通孔与外部排水管的夹角为15°。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一种双层式排水装置通过设置外部排水管,外部排水管用于排出夯土地基内的水分,此外,内部排水管和外部排水管之间形成环形排水通道也可塞入可渗水、可吸水的纤维材料或干燥的粗砂,人为构造具有较强“基质吸力”的介质,用于加快夯土地基内部水分的排出;内部排水管用于快速排出由于降雨引起的地面积水和地表径流;为防止内部排水管和外部排水管出现相对位移和扭转,将内部排水管和外部排水管通过连接板连接。能快速排出地基内部水分和降雨形成的地面径流或产流。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双层式排水装置实施例一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双层式排水装置实施例二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双层式排水装置实施例二的左视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双层式排水装置实施例二的俯视图。
图中,1.透水土工布,2.外部排水管,3.通孔,4.填充物,5.连接板,6.内部排水管,7.导水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说明。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双层式排水装置,如图2-图4所示,包括内部排水管6,内部排水管6外套有外部排水管2,内部排水管6和外部排水管2通过连接板5连接,连接板5位于外部排水管2的径向,连接板5上设置有导水孔7,外部排水管2的侧面设置有若干个通孔3;
通孔3为斜通孔,通孔3与外部排水管2的夹角为15°,便于夯土地基内部水分排出避免回灌;
外部排水管2的外壁包裹有透水土工布1;
通孔3绕外部排水管2的径向均匀设置若干层;
连接板5均匀设置若干层,每层连接板5至少设置四根,每层连接板5绕外部排水管2的径向均匀设置;
内部排水管6和外部排水管2之间形成环形排水通道,
如图1所示,环形排水通道内设置有填充物4;填充物4为吸水纤维材料或干燥粗砂;
外部排水管2用于排出夯土地基内的水分,此外,内部排水管6和外部排水管2之间形成环形排水通道也可塞入可渗水、可吸水的纤维材料或干燥的粗砂,人为构造具有较强“基质吸力”的介质,用于加快夯土地基内部水分的排出;
内部排水管6用于快速排出由于降雨引起的地面积水和地表径流;
为防止内部排水管6和外部排水管2出现相对位移和扭转,将内部排水管6和外部排水管2通过连接板5连接,连接板5与内部排水管6和外部排水管2均焊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安理工大学,未经西安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21445528.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