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自动加热的模具有效
申请号: | 201621446095.0 | 申请日: | 2016-12-27 |
公开(公告)号: | CN206343601U | 公开(公告)日: | 2017-07-21 |
发明(设计)人: | 谢培杰;万伟康 | 申请(专利权)人: | 宁波力利模具机械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2D17/22 | 分类号: | B22D17/22 |
代理公司: | 浙江杭知桥律师事务所33256 | 代理人: | 王梨华,陈丽霞 |
地址: | 315806 浙江***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自动 加热 模具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模具,尤其涉及了自动加热的模具。
背景技术
目前,压铸生产中,压铸合金、压铸模具、压铸机是压铸工艺的三大要素,其中压铸模具的温度控制对于金属液的充填、凝固过程以及压铸模具使用寿命和铸件质量的稳定性有着非常大的影响,是必须要控制的参数之一。因此需要设计一种对压铸模具能进行自动加温的装置。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技术中模具无法自动进行加热的缺点,提供了自动加热的模具。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得以解决:
自动加热的模具,包括模具本体,还包括设在模具本体内的触发孔,触发孔内安装有触发柱和用于推动触发柱伸出触发孔外的弹簧,触发柱包括杆件和触头,弹簧的一端固定在触发孔的孔底,弹簧的另一端固定在杆件上,触头的直径与触发孔的孔径相同且大于杆件的直径,触发孔的内壁上设有定位凸环,杆件可在定位凸环内上下滑动,定位凸环到触发孔孔口的距离与触头的长度相同;定位凸环上安装有两个电触点,电触点分别连接有埋设在模具本体内的两条电阻丝,两条电阻丝分别连通在电源的正负极上,触头上设有扇形电线,扇形电线连接两个电触点并形成回路实现电阻丝的通电发热。通过触发柱的设置,使模具本体在压铸时,能自动触发电阻丝与电源连通成回路,在压铸的过程中,能对模具本体进行加热,使坯料更容易成型,保证了产品的合格率和结构稳定性,无需额外的人工操作即可自动实现加热的效果,结构简单,实用性强。
作为优选,触发孔设置在模具本体工作面的凹陷处。设置在凹陷处的触发孔能检测坯料是否被压铸至工作面的凹陷处,知晓坯料是否合格。
作为优选,还包括与电阻丝串联的灯泡,灯泡在扇形电线与两个电触点连通时与电源连通并变亮。通过灯泡使工作人员直观地了解到电阻丝的加热情况。
作为优选,电阻丝在模具本体均匀分布并围成六边形的蜂窝结构。
本实用新型由于采用了以上技术方案,具有显著的技术效果:通过触发柱的设置,使模具本体在压铸时,能自动触发电阻丝与电源连通成回路,在压铸的过程中,能对模具本体进行加热,使坯料更容易成型,保证了产品的合格率和结构稳定性,无需额外的人工操作即可自动实现加热的效果,结构简单,实用性强。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的触发柱的俯视图。
附图中各数字标号所指代的部位名称如下:1—模具本体、2—触发孔、3—触发柱、4—杆件、5—触头、6—弹簧、7—灯泡、11—电阻丝、21—定位凸环、211—电触点、51—扇形电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与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实施例1
自动加热的模具,如图所示,包括模具本体1,还包括设在模具本体1内的触发孔2,触发孔2内安装有触发柱3和用于推动触发柱3伸出触发孔2外的弹簧6,触发柱3包括杆件4和触头5,弹簧6的一端固定在触发孔2的孔底,弹簧6的另一端固定在杆件4上,弹簧6将触头5顶出触发孔2外,触头5的直径与触发孔2的孔径相同且大于杆件4的直径,触发孔2的内壁上设有定位凸环21,杆件4可在定位凸环21内上下滑动,弹簧6推动触发柱3伸出触发孔2并使触头2裸露在外,当模具本体1压碰到坯料时,坯料与触头5接触并使触发柱3克服弹簧6的弹力,使触发柱3顶回至触发孔2内,且由于定位凸环21的设置,使触头5受到定位凸环21的定位作用,由于定位凸环21到触发孔2孔口的距离与触头5的长度相同,触头5的外表面与模具本体1的工作面齐平并作用在胚料上,保证了坯料在压铸的过程中不会因为触发孔2而产生凹陷;定位凸环21上安装有两个电触点211,电触点211分别连接有埋设在模具本体1内的两条电阻丝11,两条电阻丝11分别连通在电源的正负极上,触头5上设有扇形电线51,当触头5被顶至与定位凸环21接触时,扇形电线51连接两个电触点211并形成回路实现电阻丝11的通电发热,此时的电源、电阻丝11、电触点211、扇形电线51相互连通形成回路。
触发孔2设置在模具本体1工作面的凹陷处。
还包括与电阻丝11串联的灯泡7,灯泡7在扇形电线51与两个电触点211连通时与电源连通并变亮,灯泡7安装在模具本体1的外表面上,工作人员通过观察灯泡7的明暗分析坯料是否被压铸至模具本体1的凹陷处,由此判断坯料是否被完全压铸,同时也可检测电阻丝11的加热是否正常。
电阻丝11在模具本体1均匀分布并围成六边形的蜂窝结构。
总之,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凡依本实用新型申请专利范围所作的均等变化与修饰,皆应属本实用新型专利的涵盖范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宁波力利模具机械有限公司,未经宁波力利模具机械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21446095.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模具
- 下一篇:具有锁紧功能的电熨斗电机壳体压铸件模具